【特别策划④】苏宁:以人民城市理念建设“共富之城”

日期:2025/04/27|点击:11

编者的话

3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

2024年,包括上海在内的GDP排名前十的省份,以占全国近两成的面积,贡献了全国超六成的GDP。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三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对经济大省提出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强调要更好发挥经济大省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力。今年,进一步深刻阐明经济大省挑大梁必须把握好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作为中国第一个5万亿元GDP城市,上海如何贯彻落实“经济大省要挑大梁”的要求?市委书记陈吉宁在312日的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指出,要始终坚持“四个放在”,在稳增长促转型、挑大梁作贡献上展现新作为,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进展,在以高水平改革开放深化落实国家战略上实现新突破,在深化推进人民城市建设上彰显新成效,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上焕发新气象。

重担在肩,实干为要。本刊联合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约请专家围绕“上海如何在挑大梁作贡献上展现新作为”撰文,供读者参考。

 

201911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5年多来,上海持续深化人民城市建设,注重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并着力使城市发展成果惠及各个群体,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高质量就业、深耕社区商业等领域形成了创新经验,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出了重要示范,为稳增长促转型、挑大梁作贡献提供了重要基础。

上海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重点领域

多措并举促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上海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上海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上海市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一系列重要乡村振兴战略,并围绕战略实施打造“1+1+35”的政策体系,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制度框架体系。对于仅占全市GDP0.2%的农业,上海通过技术赋能,从产业领域提升乡村经济活力。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指数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地产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率位居全国前列。同时,松江、崇明、宝山、奉贤等区的村集体经济主动融入新城建设、南北转型发展等城市重大战略,积极发展科创、电商、文旅等新业态,成为上海大都市圈经济体系融合发展的重要主体。

以高质量就业推进发展机遇共享。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城市发展与稳定的保障。上海在面对外部不确定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将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总体策略上,深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通过构建“大就业”格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在着力提升重大投资、重大政策、重大生产力布局对就业促进作用的基础上,上海还结合实际,探索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就业创业扬帆计划等,推动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让人民就业有保障、创业有平台。在服务精准度上,上海注重强化“家门口”就业服务,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将就业需求排摸、岗位筹集、供需匹配、能力提升、援助帮扶以及创业指导等服务送到家门口以及办公楼宇。截至20246月底,全市已建成就业服务站点239个。针对重点群体,2024年,上海实施“乐业上海优+”行动,集成推出系列服务举措。多领域政策与服务举措的持续推进,促进了上海的高质量充分就业。2024年,上海城镇新增就业62.2万人,确保了广大劳动者在城市中就业创业。

以社区商业深入发展促进社区利益协同。社区商业的功能与服务质量水平,决定了社区民众生活与城区多领域、多主体互动的质量水平,是人民城市社区活力的源泉与发展水平的晴雨表。上海的社区商业历经多轮迭代,已从分散的底商、菜场,逐渐演化为集中的、多功能的购物中心,近年来结合城市更新等重点任务进一步发展出开放式街区模式。上海社区商业的建设,致力于为居民呈现“有温度的社区商业中心”,最大限度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以创新运营手段、升级业态品牌、丰富活动内涵,创造了宜人的街巷空间和生活,推动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打造。上海的社区商业实践,既注重商业价值的培育,又强调社区公益属性的发挥,实现了以人为本、便民利民、多元融合和社会功能的综合目标。

上海推进“共富之城”建设的启示

城市发展导向的有机综合。人民城市建设的理念与实践推进,其核心要义是城市发展目标和导向上的重大转换。上海推动城市共同富裕的实践,体现出城市发展导向认知上的重要迭代。在人民城市理念下,城市的发展从原本强调经济增长及规模扩张的工具性“增长机器”模式向重视发展质量和综合性的“有机体”模式转变。上海人民城市建设的推进,从城市民众的多样需求出发,更多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应、空间优化、环境更新等多功能的联动。

城市发展力量的多元协同。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特点,在于将政府的有形之手、商业的无形之手和市民的勤劳之手有机结合,实现发展动力上的多方联动,形成城市发展的合力,并充分考虑多方主体的力量与利益协同。上海的共同富裕实践表明,这种发展动力上的协同有助于改变传统城市发展中政府、企业、民众力量彼此分立的问题,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多方有效参与、有效推动的格局,将行政力量、市场力量、创业力量进行有效匹配。

 

来源:上海宣传通讯20250421

作者苏宁,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