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一航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在区域合作过程中,地方政府不仅需要遵从中央政府的政策安排,同时也会依据自身利益,有“选择性”地开展合作。根据协同治理与政策执行理论,在合作过程中,多元主体间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意向识别与任务执行之间的内在张力。根据上述现象和理论,本书研究提出了地方政府“选择性合作”的核心概念,用以表征地方政府在区域合作过程中表达合作意愿与合作实际执行出现的差异与脱节现象。在对研究背景、核心概念和相关文献进行充分了解和述评的基础上,本书重点分析了京津冀与长三角城市群地方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选择性合作模式、选择性合作的影响因素,以及选择性合作对公共服务合作绩效的作用路径,以期为促进区域地方政府间有效合作、改善公共服务合作绩效提供实证依据。
作者简介
赵一航,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高端智库青年新锐人才。202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治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研究。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上海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等SSCI/SCI/CSSCI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序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一、区域协同发展政策逐步推进
二、地方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合作日渐频繁
三、地方分权背景下区域合作面临阻碍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区域协同治理研究
二、地方政府合作行为研究
三、地方政府选择性策略研究
四、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研究
五、文献述评
第三节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三、技术路线
第五节全书结构安排
第二章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
第一节概念界定
一、区域协同与区域合作
二、选择性策略
三、公共服务
第二节理论基础
一、府际关系理论
二、协同治理理论
三、社会资本理论
第三节研究框架
一、整体性分析框架
二、选择性合作模式
三、选择性合作的影响因素
四、选择性合作的作用机制
第三章区域公共服务供给的政府间选择性合作模式研究
第一节选择性合作理论框架构建
一、选择性合作的概念定义
二、选择性合作模式的分析框架
第二节实证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文献量化研究方法
二、数据来源与文本编码
第三节实证结果分析
一、地方政府选择性合作模式的类型特征
二、城市间合作网络可视化分析
第四节本章小结
一、实证结果
二、改善方向
第四章区域公共服务供给的政府间选择性合作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节理论框架的构建
一、田野访谈与资料搜集
二、扎根理论分析步骤
三、选择性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框架
第二节MRQAP网络回归分析
一、变量选择与模型设定
二、数据来源与文本编码
三、回归结果分析
第三节ERGM网络回归分析
一、结构-过程维度解释
二、指数随机图(ERGM)模型设定
三、指标构建
四、回归结果分析
第四节本章小结
一、实证结果
二、改善方向
第五章选择性合作对公共服务合作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第一节研究假设
第二节实证策略与分析方法
一、公式推导
二、变量选择
三、模型设定
四、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第三节结果分析
一、空间自相关分析
二、空间计量基准回归结果
三、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本章小结
一、实证结果
二、改善方向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主要研究发现
第二节政策建议
第三节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四节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