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论】李健、方帅:以大民生建设增进人民群众社会福祉

日期:2024/12/03|点击:51

编者的话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杨浦滨江考察时,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赋予上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新使命。2022年10月,人民城市理念被写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成为新时代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行动指南。

五年来,上海胸怀“国之大者”,自觉把人民城市理念贯彻落实到城市发展全过程和城市工作各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城市治理现代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美丽上海,把为人民谋幸福、让生活更美好作为鲜明主题,着力打造人民城市理念最佳实践地,谱写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

经过五年建设发展,上海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人民城市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城市治理现代化开创新局面,人民城市的治理能级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人民城市的民心工程扎实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展现新气象,人民城市的文化品质持续提升;美丽上海建设取得新成效,人民城市的生态建设更趋优化。

现在,上海正全面把握人民城市建设的任务要求,聚力强化人民城市建设的物质基础、构建城市治理共同体、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创新之城、安全之城。本刊联合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推出一组策划文章,供读者学习参考。

 

上海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大民生建设增进人民群众社会福祉”,扎实推进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等民生工程,推动人民生活迈向更高品质。

在稳就业基础上实现了多元就业、高质量就业

上海着力保底线、扩就业、强供给、促匹配、防失业“五大体系”建设,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覆盖各类劳动群体。先后出台《关于做好本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稳就业工作的意见》等10多个纲领性文件,制发80余个规范性文件,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领先。2019年以来,帮扶32.82万就业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就业创业5.12万人,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惠及669.47万人次,年均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9.27万个,涵盖传统行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领域。

持续提升标准和深化改革、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2021—2023年,连续三年更新《上海市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如2021年出台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五项标准”等。为推动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上海启动“双特”流动计划;2022年,启动第二轮“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为推进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2019年起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向紧密型发展,推动师资、管理等优质资源互通互融、共建共享,目前已覆盖75%以上义务教育学校。上海作为国家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完成教育综合改革、高考综合改革等国家试点任务,特色学习与生涯规划对接,实现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变。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市民健康素养显著提高

上海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均衡和扩容下沉,目前全市55个医联体已实现网络化全覆盖。通过功能社区签约服务试点、“全专结合”特色门诊和联合病床建设、社区与上级医院用药衔接及配药、报销、挂号优先优惠等“组合拳”,持续提升签约覆盖面和签约服务体验。目前,全市签约1100余万人,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4%。上海市民健康素养显著提高,在健康中国行动考核中,有16项指标提前达到2030年目标;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三大指标保持在全球最优水平。

深化“9073”养老格局、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全方位满足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社会参与等养老需求。印发《上海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工作指引》,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截至2023年底,建设家庭病床8.87万张、老年医疗机构(老年医院、老年护理院)103所,老年护理院床位数达2.91万张,建成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220个,形成由1200多家护理服务机构、近6万名护理服务人员、年支出近40亿元规模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

“三个一体化”推动托育服务和学前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推出全国首个《托育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2022年,合并立法形成首个《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严格落实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配套调整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系,将“学前儿童善育”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将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对象从“0—3岁”扩至“孕期—8岁”儿童家庭,升级“五进”模式。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托幼一体幼儿园1227所,各类托育机构1500个,是2019年的3.6倍,提供托额6.6万个。

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服务更加普惠便捷

上海持续提升居民社保待遇水平,全面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限制,率先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保障试点并定制专享保。至2024年6月,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覆盖113.09万人,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针对城市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一线务工人员,创新打造“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项目。持续推进以租金配租为主、实物配租为补充的廉租住房保障,扩大廉租房、共有产权房受益群体范围和待遇水平。试点“社区救助顾问”制度并逐步推广至全市,政府、社会、市场联手为困难群众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政策包、纾困方案。

 

来源:上海宣传通讯2024年11月22日

作者李健上海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研究员,方帅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