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高地】刘春:增强产业活力、弘扬文化品格,全力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

日期:2024/10/23|点击:46

编者的话  2023年10月,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同月举行的上海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

一年来,上海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全力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建设,推动上海以更加开放包容、更富创新活力、更显人文关怀、更具东方神韵、更有全球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形象屹立于世界城市之林。

本刊聚焦上海世界级文化产业高地建设,围绕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国际重要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亚洲演艺之都、全球电竞之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网络文化产业高地、创意设计产业高地,高品质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和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等方面,特邀专家撰文,供读者学习参考。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不仅根基深厚,在中国影史上留下诸多辉煌成就,更是中国电影变革的亲历者、发展的见证者和迈向电影强国的重要参与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持续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扩大城市文化影响力,积极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上海电影围绕“两中心、两之都、两高地”的城市发展定位, 全力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进一步完善提升“1+3+X” 影视产业格局,增强市场主体产业创新活力,打造影视精品工程,满足观众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以开放之姿,用光影魅力向世界展示和弘扬上海独特的城市文化品格。

全面布局,提升“上海出品”产业链发展能级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为新时代文化发展指明前进方向。从同年上海发布《关于促进上海电影发展的若干政策》起,到2024年《上海市电影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以及上海电影发展研究院的创建,10年来,上海市各级政府围绕“加快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要求,推出、落实了一系列相关举措。

实践证明,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是上海基于对全国乃至全球影视产业发展趋势研判,立足上海电影丰厚历史资源和实践发展需求,涵盖全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领先规划、放眼未来的重大举措;这一目标的实施,需要从增强影视制作投资、鼓励优质内容创作、促进影视拍摄基地/园区建设、提升后期制作技术优势、完善院线建设与升级、提高国际专业节会品牌影响力、扩大影视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整合上海各区现有影视产业资源、优化项目制作及人才扶持机制、完善影视摄制服务机制,助推精品创作。近年来,上海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宏观发展格局已初具雏形,充分发挥国有龙头企业的行业规范引导作用和民营企业的市场能动性,不断扩大文化贸易、促进文娱消费,推动电影文化深度融入城市生活,全面提升上海影视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打造精品,彰显“光影之城”文化品格深厚底蕴

在上海出台的《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上海文创50条”)中,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这一目标,与2035年我国将建成电影强国的发展目标高度一致。经过数年不懈努力,伴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平稳实施,上海不断完善产业环境,上影集团、博纳影业、儒意影业、亭东影业、上海追光动画、腾讯影业、上海阿里巴巴影业、米粒影业、联瑞影业、合一影业等多家入驻上海的优质外地企业和上海本土影企,共同从制作、经营、发行、“互联网+”新兴业态等多个方面,参与上海影视产业建设。推出了电影《奇迹·笨小孩》《爱情神话》《孤注一掷》《长安三万里》《永不消逝的电波》、电视剧《繁花》《三体》《超越》《人生之路》等一批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社会效应的精品力作。这些红色题材、现实题材、传统文化题材的现象级影视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贯彻“精品内容”核心战略,充分彰显了上海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城市文化品格、深厚底蕴和时代精神,丰富了上海出品的影视项目库,进一步提升了上海文化的品牌识别度和集聚度。

面向未来,创新发展引领产业升级

当前,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影视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引擎。上海放眼未来,持续发挥影视产业“金融+科技”的双轮驱动作用,依托G60科创走廊多家智算平台提供的强大算力支持,提速扩容,不断探索数智化时代的行业创新规范。领行业风气之先,成立上海科技影都AI创制生态中心,加速探索AI与影视实际应用场景结合模式,助力产业在新赛道新业态中形成辐射行业全生产链的新增长点。同时,上海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新驱动,全力发展“电影+”新兴业态,在发挥电影核心作用的基础上,跨界联动文旅、科技、演艺、影游、MR产业等多个领域,结合当前产业创新发展实际,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扩大核心产业与新兴产业集群,助力建设上海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行业引领地位。

 

来源:上海宣传通讯,2024年10月21日

作者刘春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