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张永广:打造文明交流互鉴典范城市

日期:2024/09/30|点击:11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与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近年来,上海深入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奋力擦亮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积极打造国际风范和东方神韵相得益彰的对话平台和交流窗口,演绎多样精彩世界。

世界会客厅:搭建全球议题对话平台

作为中国的代表性中心城市,上海肩负着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协商合作、国际规则制定与国际话语权构建的使命和责任。为此,上海通过组织大型国际活动、举办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论坛,积极吸引国际政要、专家学者和相关人才聚集上海,搭建全球议题对话平台,增强国际议事能力,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上海是全球重大活动的举办地,其影响力辐射世界。上海通过一次次大型国际活动,向世界展示搭建全球议题对话平台的能力。在众多国际活动中,尤以上海合作组织的持续性及所贡献的“上海精神”最具代表性。“上海精神”是上合组织生命力所在,体现了先进的文明交流形态。“上海精神”承认、提倡和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最牢固的基础在于文明互鉴,最深厚的力量在于民心相通。近年来,上合组织践行“上海精神”,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不断深化文化、教育、旅游、体育、媒体、地方等领域合作。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通过举办专业系列论坛,汇聚全球智慧,引领行业发展风向,不断积累在创新、金融、贸易、人文等领域的话语权。由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联合主办的“浦江创新论坛”,以全球视野推动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打造凝聚全球创新共识的“世界会客厅”,逐步发展成为前沿创新思想的策源地、世界科技发展的风向标、国际科技合作的助推器、全球创新人才的引力场、全球技术转移的枢纽地。“陆家嘴论坛”作为国际金融界的重要对话平台,聚集了全球金融机构、政府官员、学者和业界领导者,持续关注全球金融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推动金融监管和合规标准的提升,促进各方在金融行业重要议题上的相互理解和共识形成,为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发展做出贡献。作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虹桥论坛”始终围绕“全球开放”主线,发布“世界开放年度报告”,擦亮“投资中国”品牌,开展议题涉及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科技等全球开放热点的高端对话,积极反映世界开放新特点,引领世界开放新趋势。“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通过围绕中国学的全球讨论,联通中外文明使者,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

文化交流窗: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

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更是中华文化扬帆出海的重要码头。当今的上海,正聚焦艺术语言、视听语言、文字语言等重点类别,加快推进优秀文化主体“千帆出海”,做强对外文化交流“上海品牌”,增强上海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构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高地。

歌剧被称为“音乐艺术皇冠上的明珠”,是国际通行的音乐语言。上海歌剧院致力于让中国歌剧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互鉴中的美好之声。原创民族舞剧《永和九年》将国际前沿的歌剧制作理念,与开放、包容、多元而极具创造力的“海派”文化融会贯通,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将书法气韵、文人情怀融入舞蹈的编创,通过“天下第一行书”诞生至今的千年历史画卷,赞颂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创造、生生不息的传播、传承与赓继不断的创新发展。上海芭蕾舞团把中国元素与西方芭蕾创新融合,以艺术赋能文化。芭蕾舞剧《梁祝》,紧扣爱与美的主题,将西方芭蕾语汇与中国古典舞语汇相结合;芭蕾舞剧《花样年华》,以旗袍与足尖的完美结合将剧中人物的内敛、隐忍、温柔和渴望呈现得淋漓尽致,将上海女子的妩媚和民国时期内敛的爱情进行重新诠释。上海交响乐团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世界通用的语言,让镌刻上海城市精神、中国文化特质的“中国声音”响彻世界。乐团演绎的两部同名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以“双联画”的形式表现了东西方之间关于爱、快乐和死亡等人类最基本情感观念的异同,用全世界都能听懂的语言,完成了东西方文化的跨时空对话。

加大影视、优质纪录片、动漫游戏等IP生态出海,是上海运用“视听”媒介引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上海致力于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不断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以“沪产电视剧”为代表的“上海视听”精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取得良好成绩,摄制服务享誉全国。亮相2024年香港国际影视展推介会的“上海视听”作品将上海城市的独特魅力、古风盎然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汇聚成多姿多彩的视听盛宴。上海精心制作优秀纪录片,开展跨文化、跨语境、跨国界传播。大型考古题材纪录片《何以中国》,第一次以全国性的考古讲述精彩纷呈的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故事,让全世界的观众细致入微地感受中华悠久绵长的文明。正在精心制作的纪录片《文运中国》踏访文化地标,探寻中华文脉,以中西对话、古今交融的视角,阐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如何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深厚的人文底蕴。动画短片系列《中国奇谭》将中国文化与现代社会结合,把东方浪漫与动画科技对接,努力以光影魅力传播中华文明。以《原神》为代表的网游,把中国山水搬入虚拟世界、将中国民乐与西方管弦乐结合、让全球玩家领略中国戏曲精髓。

上海书展“以书为桥”连通世界,用文字语言,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书展主题出版研讨会”探讨中国出版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演绎中国精彩的新思路;“上海国际文学周”和“诗歌之夜”连年群星闪耀,是中外作家对话的国际化平台;“国际艺术图书专题展销区”,为读者提供与主会场交相辉映的“平行展会”;以《辞海》网络版内容为基础的《辞海》外译计划,将通过有机聚合、增补完善中国历史文化相关词条,全面呈现中华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中国网文的出海之路不断进化,开辟了以纯文字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打造数字时代文明交流互鉴的新路径。上海是网络文学的发祥地和产业高地,阅文集团扎根上海、立足中国、面向全球,致力于打造全球性的中华文化IP。在无数创作者的笔下源源不断地书写着以“中国故事”,逐渐积淀成为中国网络文学走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时代精神的“中国现象”。

多彩百花园:打造文明交流互鉴的节庆赛事

新时代以来,上海通过举办国际性文化事件和活动,打造更多具有原创引领性、品牌标识度和世界影响力的“上海平台”“上海时间”“上海地标”,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音乐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热情弘扬中华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积极吸收世界优秀音乐舞蹈文化,营造浓郁的城市音乐舞蹈氛围,成为中外音乐交流互鉴的典范品牌。作为2024年上海首个大型文化节展,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在20多天里带来丰富多彩的展演活动:开幕演出350余人的阵容、66台主体演出数量、30%的国际交流演出比例,均创下历届之最。“上海之春”展现浓烈的文化艺术色彩,打造了世界多元文化传播和展示平台,成为上海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文化节展赛会顶流城市的重要一环。

作为全国唯一、全球成长最迅速的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根植中华厚土,瞭望全球脉动。国际化是上海电影和城市文化的重要标志。202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22位评委会成员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共展映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461部影片,见证了文化交流、文明互鉴。金爵奖50部入围片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国别多元、风格多样。入围片76%的世界首映率,更展现了这座电影之城的独特魅力。由上海国际电影节于2018年发起成立的“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已从首批29个国家的31家电影机构扩增至48个国家55家机构。联盟成员机构以电影为载体,共同绘制电影文化交流合作的美好蓝图。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共享世界文艺精粹,共览中华文化盛景。二十多年来,艺术节正努力打造成为集聚全球一流演艺资源的文化码头、引领当代艺术创作潮流的国际舞台、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和展示人民美好生活的生动图景。第二十二届(2023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各类演出展览活动超过400项,内容体量、场次规模相比上届增长超过20%,国际化程度和首演占比均创历史新高。2023年的“艺术天空”舞台更汇聚了来自各国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集中展现缤纷多彩的异域风情和交相辉映的多元文化。

上海系列赛事以体育推动中外交流。体育赛事是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抓手和途径,也是提升城市软实力、助推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核心要素。2021年底,上海市体育局对外发布“上海赛事”品牌认定体系,上海ATP1000大师赛、上海马拉松、F1中国大奖赛等18项赛事获得首批“上海赛事”品牌认定。根据全新发布的2024年国际国内体育赛事计划,上海将举办175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体育文化交流在上海对外开放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联结世界的重要枢纽,更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开放是上海的发展之源和最大优势,交流是上海文明积淀的底色和文明成长的基调。“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打造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典范城市,既是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重要抓手,更是擦亮中国式现代化鲜明标识,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时代要求。

 

来源:上观新闻,2024-09-29

作者:张永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