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王梦雪:“蓝色伙伴关系”与“蓝色太平洋伙伴”之思辨

日期:2024/04/28|点击:11

作为积极响应《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举措,为弥补近些年来全球海洋治理的供给不足,中国早在2017年联合国第一次海洋大会上就正式提出了建设“蓝色伙伴关系”(Blue Partnership)倡议。2022年6月,中国自然资源部又发布了《蓝色伙伴关系原则》,推动该倡议进一步理论体系化。在此基础上,在2023年10月18日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加强海洋合作的共识得到凝聚,“蓝色伙伴关系”倡议持续走深走实。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不断升级对华制衡的印太联盟体系,强化太平洋岛屿地区地缘政治博弈筹码的战略驱动下,美国也在2022年6月24日宣布成立“蓝色太平洋伙伴”(Partners in the Blue Pacific),并与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和英国四个盟国共同发布了旨在促进与太平洋岛国之间的经济和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此后,在美国的推动下,五国迅速举行了“蓝色太平洋伙伴”外长会议,进一步将该倡议机制化。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本应成为“蓝色太平洋伙伴”主要参与方的太平洋岛屿地区诸国,却被排除在了这一制定关于该地区发展合作愿景的沟通过程之外。

从名称上来看,上述两个倡议极为相似,然而在内涵及其国际贡献上却存在明显区别。

主要内涵的本质差异

中国提出的“蓝色伙伴关系”原则共包含16条内容,对共同合作领域、行动途径与措施、主要理念进行了明确界定。其基本思路是在开放包容、欢迎多方参与、鼓励自愿承诺、开展共同行动、推进公正治理、共享发展成果和维护代际公平的理念下,通过发挥创新科技的引领作用、实施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推动解决方案和加强能力建设的共同行动,在保护海洋生态、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海洋污染、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和促进蓝色增长领域,平衡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蓝色伙伴关系”作为“伙伴关系”理念在海洋领域的扩展与引申,理论基础源自中国外交理念中的“不结盟”原则。伙伴关系外交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外交,旨在走出传统的结盟、对抗的零和博弈式国家间关系范式,发展出一种新型国家关系。相较于同盟关系,这种合作关系是在平等对话、协商达成共识基础上建立的,以相互尊重为前提,以双方利益交汇为基础,着眼于共同关心领域的共赢合作,不以针对第三方为目标。

美国推出的“蓝色太平洋伙伴”,则是在“印太战略”框架下构建的盟国对华制衡协作网络的一部分,本质上仍未脱离以主导相关地区事务为目的的地区小多边同盟模式。表面上看,“蓝色太平洋伙伴”提出的气候变化复原力和适应性、安全且有弹性的技术、海洋保护、以人为本的发展、资源和经济发展、政治领导和区域主义六个预期工作方向,与2022年太平洋岛国论坛发布的“2050年蓝色太平洋大陆战略”有所呼应。然而,尽管美国声称经济发展和非传统安全议题是该倡议优先推进的合作内容,但与之相关的国防合作等传统安全议题才是其关注的重点。此外,美国及其盟国还特别强调,将促进任何其他与太平洋地区具有“共同价值观”国家的合作,并以“建设性和透明方式”造福当地,以突出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异质性。这种做法显然是在以零和博弈的心态,希望太平洋岛国“选边站队”,打算通过深度参与太平洋岛屿地区的优先事务,“抵消”中国在太平洋地区日益增强的影响力,成为影响太平洋地区安全与发展的主导性力量。

国际贡献与发展前景差异

2017年以来,中国努力打造多元、开放与包容的蓝色伙伴关系网络,已先后建立了中国—欧盟“蓝色伙伴关系”论坛、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等对话与合作机制;与50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政府间、部门间、所际间海洋领域合作协议,共建蓝色伙伴关系;分别与9国共建了海洋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联合观测站等合作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海洋领域合作;签署了《平潭宣言》,显示了中国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并肩应对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等重大挑战的决心和承诺;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还与世界经济论坛海洋行动之友共同发起建立了“可持续的蓝色伙伴关系合作网络”(Sustainable Blue Partnership Cooperation Network),集合了多利益相关方在蓝色伙伴关系原则指导下开展海洋合作和行动。

反观美国,其政府曾表示将从国会为太平洋岛国争取超过72亿美元的资金和项目,并争取从2024财年预算中拨款71亿美元,在未来20年内向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和帕劳等国提供援助。在此过程中,日澳等美国盟国也向太平洋岛国承诺,将加强相互间的安全与经济合作,促进太平洋岛国的安全与发展。然而,这些对太平洋岛国的援助承诺时间跨度太大,能否完全兑现仍未可知。而且,作为倡议主导国,美国究竟能够可持续性地投入多少资源,决定了这一倡议能走多远。2024年,美国进入大选之年,加之国内民粹主义、政治极化等因素的影响,其“霸权回缩”态势难以逆转,拜登政府在拉拢盟国和伙伴方面的政策持续性和可投入资源都将是有限的,“蓝色太平洋伙伴”其他成员国也“各怀心思”,规划面临流于形式无法落地的现实危机。

结语

中国呼吁建立的“蓝色伙伴关系”具有开放包容、具体务实和互利共赢的特点。这种新型海洋合作模式,为增进海洋议题相关国家间互信、推动全球海洋治理体系的变革,提供了切合新时代要求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另一方面,美国推动的“蓝色太平洋伙伴”,则是以支援太平洋岛屿国家重视的气候变化等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扩大“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印太同盟框架进一步强化对华包围网,旨在通过经济援助等方式,抗衡中国在太平洋岛屿国家间日益增强的影响力,依然处处散发着地缘争霸的冷战思维。

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一员,不论提出何种合作倡议,都应该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尊重合作各方的独立和主权,以遏制第三方或损害第三方利益为目的的“合作”,既不能获得世界各国的真诚欢迎,也难以为人民带来真正的福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24-04-26

作者:王梦雪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