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王泠一:都市之光:公共艺术空间涵养美育软实力

日期:2024/04/15|点击:12

前不久,上海市民文化节之“城市美育日”如约而至。笔者在对徐汇区和永嘉路所在街区的调研中获知:为更好地满足市民精神文化新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近年来,天平街道和辖区内的学校、公益组织频频联手、创新思维,以期为涵养城市美育软实力添砖加瓦。

作为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之一,永嘉路延续着百年以来积淀的气韵。永嘉路街区拥有20多处名人故居,近年来成为城市行走爱好者们的热门目的地。

永嘉路383号是一幢混合式花园住宅,由主楼与副楼组合而成,主楼与副楼之间有天桥贯通。建筑中间是三层正楼,旁边是二层小楼,前有大花园,后有宽敞的院子和汽车间。1976年9月,上海电影译制厂曾搬来此处,《简·爱》《虎口脱险》等一批经典译制片都在此诞生,至今都让人回味无穷。

而笔者和附近几所学校的校长们如今更关注的永嘉路建筑,是578号“都市之光”公共艺术空间。这里曾是永嘉新村门口一处便民设施,一度面临被拆除的命运。徐汇区率先在此推进城市微更新工程后,天平街道在建筑设计师和艺术家们的鼎力支持下,将其改造成为一处居民家门口的美术馆。就在今年的“城市美育日”到来之际,笔者应乌南幼儿园小朋友们之邀,兴致勃勃地前往“都市之光”,观摩由该园主办、名为《龙的传人》的大班毕业美术作品展。

为了给大朋友们指路、避免我们迷路,乌南幼儿园大班女孩小王专门绘制了这次展览的会址地图。她的同学小刘则告知我,自己对于“把平时学到的本领展示给大家看”,感到兴奋不已。为了这一在“城市美育日”启幕的展览,每个大班小朋友都做了很多准备,完成与龙有关的艺术作品200余件。大家还一起把作品从幼儿园搬到现场,放到自己喜欢的位置,并亲手为作品贴上展示标签。为了吸引更多人前来观展,孩子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幼儿园周边发放宣传单。

在我看来,乌南幼儿园师生前往“都市之光”办展,不仅对孩子们有重要意义,对校园文化的积淀和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有力的鞭策。作为乌南幼儿园的“摄影师”,青年教师钱树樑记录下孩子们参与备展的珍贵瞬间。看着各色材料逐渐在孩子们小巧的手中变成栩栩如生的龙形作品,钱老师深感,“这些照片不仅留下了孩子们对龙文化的稚嫩理解,也必将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珍贵的回忆”。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乌南幼儿园副园长殷佳妮则与我分享:“原来,教育尤其是美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完成,更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交流,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在筹备和组织这次展览的过程中,教师团队和家长、社区通力合作。这不仅加强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联系,提升了我们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更是让所有老师和孩子都体会到一份幸福满满的获得感。”

观摩本次展览也让我对“都市之光”有了更进一步的体验和认识。这是一处风格简约、造型现代的公共艺术空间。虽然,它只有60余平方米,但拥有不规则、可变化的墙面。自2017年国庆节期间问世以来,它定期展示了各种反映上海城市风貌的艺术作品,不仅让艺术温暖了周边居民的生活,更使城市肌理与生活美学充分融合,为更多人认知街区历史、感受城市文脉搭建了平台。

据了解,经过数年的积累,“都市之光”已成为天平街道居民展示其独特风貌的精神家园之一。从《新村的老故事》永嘉新村特展、《美好的书》公共艺术计划,到与徐汇艺术馆共建、培育出《和阿籽奶奶一起画》特色自治项目,联合居民、区域单位、学校一起举办书画展、篆刻展、创意设计展……居民们的持续输出与积极参与让这个家门口的空间成为美育的舞台,成为连接社区情感和公益项目的交流枢纽。一个公共艺术空间所承载的文化活力与温度不断得到彰显。

 

来源:解放日报,日期:2024-04-15

作者:王泠一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