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

新一轮创新工程提质增效——我院推出2023年重要学术成果

日期:2023/11/17|点击:10

编者按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变局之中,我们正经历着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上海社会科学院作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服务国家和上海发展、服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顺应大势,守正创新,大力推进学科发展与智库建设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推出“上海社会科学院重要学术成果丛书”。

丛书包括学术专著、译著、研究报告、论文集等多个系列,涉及哲学社会科学的经典学科、新兴学科和“冷门绝学”。著作中既有基础理论的深化探索,又有应用实践的系统探究;既有全球发展的战略研判,又有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还有地方创新的深度解析。作者中有成果颇丰的学术带头人,也不乏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寄望丛书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学术追求,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坚持人民性、科学性、实践性,致力于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

《世界经济中制度变迁的逻辑》

薛安伟、吉辰、徐欣悦 著

20238月版

内容简介

世界经济的运行始终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课题,影响世界经济运行的因素非常多,不同阶段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变量不同,各个变量在不同时期的力量也不同,但制度因素贯穿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历程。

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说技术是经济发展之父,那么制度就是经济发展之母。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出现的众多困难和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都与制度相关。制度在发挥稳定和规范世界经济运行的作用上,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全球经济制度到了亟待改革和创新的关键时刻。

历史地看,世界经济中的制度变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大航海时代,军事实力就是制度话语权;殖民帝国时代,西方帝国将其制度复制到殖民地;制度创建时代,世界逐渐进入主权国家为参与主体的多极化、全球化阶段,制度逐步规范,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制度深化阶段,分歧开始增多,世界经济中的制度亟待重构。

世界经济中的制度变迁同样有其一般规律,本质是市场经济规则在全球范围的拓展。从变迁路径上看,具有内生性和路径依赖性;变迁的起点往往从边际突破开始;变迁的范围是从区域向多边的迂回拓展。但是,世界经济中的制度变迁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既受技术驱动,又受特定文化、霸权势力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简介

薛安伟,经济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世界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理论研究,专注跨国并购、全球经济治理、中国对外开放等领域。在《学术月刊》《国际经济评论》《世界经济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主持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研究。

吉辰,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

徐欣悦,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

严婷 著

20238月版

内容简介

基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日益增多以及越加重视优化收入分配问题的背景,本书突出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机制和影响趋势,对于丰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对母国的影响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对发挥对外直接投资缓和母国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书以“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作为指导性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本质是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会引起母国要素收入的重新分配,并且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异质性与东道国区位优势异质性对母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差异。本书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收入分配差距的长期影响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趋势,提出要积极引导从行业与区位布局上发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收入分配的优化作用,特别是要审慎把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带来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产业外移问题及扩大母国收入分配差距的负向影响。

作者简介

严婷,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先后获得英国思克莱德大学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上海社会科学院西方经济学硕士学位和世界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聚焦于世界经济,尤其是国际投资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以期探索优化中国对外投资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上海经济研究》《新丝路》、人民网等国际组织、期刊、报纸发表有“China’s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and its Impact on the Domestic Economy”《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影响》《“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研究》等论文。

《国际科创合作的政策范式与路径选择——以“一带一路”国家为例》

赵付春 著

20238月版

内容简介

本书尝试回答的问题是:对于不同制度背景和科技能力的国家,应当如何开展科创合作?围绕这一问题,本书归纳了“一带一路”国家科创合作的主要形式,分科创投入、科创环境和科创产出三个维度建构了“一带一路”国家科创体系评估体系,实现对各国科创政策进行动态追踪。本书对影响各国科创产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为提升科创产出提供政策参考。通过分析各大科创强国在“一带一路”上的影响力和比较优势,提出“数字一带一路”建设的现状和合作路径,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可行路径,实现普惠和互利,弥合数字鸿沟。

作者简介

赵付春,管理学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信息管理、科创政策、智慧城市。在《科学学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级、区级课题多项。个人专著《企业双元性创新能力的多层次构建》获2014年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

《城市韧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刘志敏 著

20238月版

内容简介

全球环境剧烈变化与社会经济深刻转型严重威胁着当代城市的安全、宜居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韧性发展成为关键。本书集成多学科知识、多源数据、多领域技术,开展了系统性的城市韧性理论与实证研究。通过对城市韧性理论要点进行批判性阐释,对城市韧性水平进行定量测度评估和时空格局刻画,建立起城市韧性与城乡规划、治理实践之间的联系,提炼出韧性导向下城乡规划、治理创新的路径,不仅促进了地理学、生态学、规划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还为新形势下推进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基础和决策依据。

作者简介

刘志敏,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上海市超级博士后,主要从事可持续科学、区域创新、城乡规划与治理相关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Science BulletinHabitat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地理科学进展》等发表论文。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乡规划实践项目。担任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期刊副主编。获中国人文地理联合年会青年优秀论文奖。

《积极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下的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研究》

乐菡 著

20238月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为切入点,探索我国人口转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和渠道,将理论模型与实证数据相结合,对人口转型与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进行理性的分析。本书认为,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是人类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会给社会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一味宣扬老龄化的消极作用忽略其积极影响并不利于老龄化社会下经济稳定发展。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主要靠投资驱动,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需要提高人力资本积累,加强教育、健康资本的投入。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大力发展教育,加强健康卫生的基础投资,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使得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最大化;由于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两面性,因此在不同的影响下所采取的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策略不同;教育资本投资型消费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未来政府应加强在职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全生命周期的教育资本积累。

作者简介

乐菡,经济学博士,曾在复旦大学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长三角双碳发展研究院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经济学与劳动人才学,近年来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国家高端智库创新工程项目、省部级以上课题多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高端智库重点课题和政府决策咨询课题等多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连续获得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

《基于上海实践的新型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优化研究》

卢垚 著

20238月版

内容简介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型主流媒体作为建构国家形象的议程设置主体,对于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本书在实地走访并调研上海国际传播主流媒体的基础上,对上海新型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机制进行研究,同时对国际、国内新型主流媒体分别展开机制分析与经验借鉴的比较研究,为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提供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卢垚,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后,上海市委宣传部挂职干部。先后取得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主持完成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课题两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两项,在研一项;主持完成国家高端智库课题、上海市委办局及其他省市委托课题近十项。在中文核心期刊及国外英文期刊发表论文近十篇,论文荣获2021年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

《婚恋革命与家庭调适》

王会 著

20238月版

内容简介

婚姻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婚恋问题涉及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幸福安定。本书不仅关注农民工婚恋问题及婚恋行为本身,比如当下农村婚恋新模式、由打工经济带来的跨省婚姻、闪婚闪离问题等等,也通过婚恋问题作为切入口,不仅关注婚恋问题产生的社会基础、内在成因、社会后果等,还从多维度视角分析婚恋问题背后的社会结构性动因,以及农民家庭所遭遇的现代性危机。通过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家庭的恋爱、婚姻问题,厘清转型期的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以及社会结构与农民婚恋的内在关系,深入分析婚恋心理、性别观念、家庭观念的内在变动,不仅有助于加理性、全面地认识婚恋领域的各类新现象,而且有助于拓展和创新转型期中国的婚姻家庭理论。

作者简介

王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关注的议题主要有乡村社会变迁、婚姻家庭问题、乡村治理等。目前已发表CSSCI论文20余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数篇,已出版著作一部。另主持课题一项,题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恋爱、婚姻问题研究”,并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区)农村调研,驻村调研时间达400余天。

《共同体、个体与友善——中西友善观念研究》

赵琦 著

20238月版

内容简介

何谓友善?何以友善?《共同体、个体与友善》围绕友善问题,通过厘清纷繁各异的哲学术语、思想体系、政治与社会背景,提取中西哲学较有代表性的五种友善概念的理论模式,帮助读者把握它们各自对“何以友善”这一哲学问题的回答,并分析各自的特征、利弊与经验教训,终形成“友善”概念的系统理论和实践借鉴。在此基础上,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本书从“共同体-个体”的视域研究友善,即从共同体、个体及其两者关系的角度研究友善。

作者简介

赵琦,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伦理学研究室主任。主攻西欧中世纪与古典哲学、伦理学,以及中西比较哲学,尤其关注共同体与友爱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曾获得上海社科新人、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完成与主持两项 社科基金项目。代表作有论文《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西方共同体传统的革新》《友谊与共同体:论亚里士多德友谊理论中的共同体观念》《论友谊的正当性》,与英文论文“Relation Centered Ethics Between Confucius and Aquinas”等。代表著作为《回归本真的交往方式:托马斯·阿奎那论友谊》(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代表译作有《亚历山大·科耶夫:后现代政治的根源》等。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视域下的马克思晚年笔记及其当代意义》

祝薪闲 著

20238月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以厘清作为历史科学方法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为始,重点阐释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历史原则与作为辩证法内在要求的具体化。在此基础上,本书对马克思的历史学研究进行了梳理,进而聚焦马克思晚年的历史学研究成果,即《古代社会史笔记》与《卡尔·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具体化为研究路径,重新回到《古代社会史笔记》与《卡尔·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中去可以看到,马克思晚年笔记所勾勒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具体化路径对于深刻理解现代化道路多样性问题是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

作者简介

祝薪闲,复旦大学与伦敦大学联合培养哲学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欧洲19世纪政治哲学研究,已于《哲学分析》《科学社会主义》《河北学刊》《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学术交流》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译有《启蒙:思想运动如何改变世界》等著作。

《国民政府时期的政府、金融、实业关系研究》

徐锋华 著

20238月版

内容简介

金融为百业之首,实业为经济基石,金融体系、民族实业与南京国民政府经济政策的成败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本书主要通过对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下的交通银行、棉纺企业等具体案例的史实论证,分析政府强行改组银行的前因后果、银企之间以借贷关系为核心的资金挹注,以及政企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并从法币改革、金圆券和银元券的特殊发行等币制史演进过程,考察其与企业发展的互动关系。作者认为,南京国民政府既没有扮演好亚当·斯密所主张的“守夜人”角色,也没有实现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所倡导的政府统制经济的预期目的,其财政金融上的通货膨胀、入不敷出,以及对民族企业生存状态的漠不关心,最终导致经济体系坍塌、政治军事全面崩溃。

作者简介

徐锋华,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市历史学会会员,上海宋庆龄研究会理事。美国休斯敦大学访问学者,并赴韩国、新加坡等地学术交流。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上海史。出版《身份、组织与政治》等3本个人专著,在《历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


《重商主义与国家赶超:世界经济史上的经验和教训》

梅俊杰 著

20238月版

内容简介

自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重商主义严加抨击以来,国内外学界普遍相信,重商主义纯属荒谬的学说、有害的体制,无非是混淆货币与财富、政府过度干预、排斥市场机制、背弃自由贸易、惯于以邻为壑。

本书通过实证历史研究,细致辨析了重商主义的来龙去脉和实际作为,充分证明重商主义实乃一套融汇金银积累、贸易保护、工业扶植、就业促进、国家干预、强权打造、殖民扩张等方针于一体的国家赶超战略。

书中的国别经济史考察表明,荷兰、英国、法国、美国、德国、俄国等诸多国家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都曾大量采用重商主义的发展工具,由此取得了决定性的赶超成就。重商主义堪称国家赶超的必由之路。

发达国家的重商主义实践留下的经验尤其包括,应当致力于开发报酬递增的高质量经济活动,特别是能促进生产力显著提升、取得不完全竞争优势的创新活动,同时应当为吸收外来先进生产要素、推动本土自主经济活动营造一个保障和激励性制度环境。

作者简介

梅俊杰,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世界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著有《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辨》(《贸易与富强:英美崛起的历史真相》)《李斯特与赶超发展》《重商主义与国家赶超:世界经济史上的经验和教训》。先后主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两项一般课题(09BJL00818BJL002)、一项国家重大专项课题(21VMG037)。译有《重商主义政治经济学》《自由贸易思想史》《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传》《工业与帝国:英国的现代化历程》《欧洲发展的历史经验》《维特伯爵:俄国现代化之父》《科尔贝:法国重商主义之父》《写给无神论者》《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系首届上海市浦江人才、商务印书馆经济史与国富策译丛主编、英国政府志奋领学者、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研究员。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邮政制度研究》

李家涛 著

20238月版

内容简介

北洋政府时期,得益于邮政当局的擘画经营、邮政法律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邮政群体的努力,中国的邮政事业获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法律、组织、管理、业务、人事等制度基础和设施基础。本书聚焦北洋政府时期邮政发展情况,探索法律、制度建设、制度运行、经济实效,引用邮政法律法规体系、邮政组织、管理、业务、人士等各项制度内容及1912—1928年邮政各项统计,以史料再现了那一时期邮政制度的成长、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

作者简介

李家涛,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邮驿史及近现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完成上海市哲社规划项目青年课题1项。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上海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相关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东西互渐的画坛新潮——文化交流场域中的民国洋画运动》

王韧 著

20238月版

内容简介

民国洋画运动是一批旅居欧美日的中国留学生归国后以上海及周边为中心推动洋画发展,渐而辐射整个中国,最终形成一场声势浩大、引进西法的西画运动。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一场变革性运动,不仅形成了东西文化互渐下的一个画坛新潮,也是美术从古典形态转向现代形态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本书在运动“理论渊薮”逻辑基础上,分“运动的嚆矢与承接”“运动的探索与树人”“运动的孳生与庞杂”“运动的蓬勃与建制”四大演进阶段特征梳理归纳与剖析,突出西画东渐背景下早期在上海活动的广东洋画家、本土洋画家、留学回国的洋画家、外籍侨民画家、文化界名人等传播主体与洋画学校与社团、洋画教育、美展、理论刊物等传播渠道推动的“海潮”运动发展规律及其传播成效。

作者简介

王韧,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美术与文化史研究。近著有《浦江明珠 申城之光——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市美术馆流变》《中国美术专题简史》《美术考古与美术史》。在《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中国出版》《美苑》《中国博物馆》《中国美术研究》等核心期刊及省部级报刊发表论文、理论文章近50篇。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洋画运动与中西文化交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文化研究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市美术馆与城市公共文化发展研究》,参与省部级课题十项。

文字:院科研处|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