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于8月下旬在南非成功召开,决定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联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亚等六国于2024年1月1日正式成为金砖大家庭成员。金砖国家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将给世界格局、世界秩序带来深刻影响。
金砖国家扩员影响世界格局
金砖国家扩员后将从五国增加到十一国,其在世界格局中的分量自然有所增加。
从世界经济占比看,扩员后,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之和占全球GDP的比重将达到37.3%,超过七国集团的29.9%。其国家领土总面积占全世界的36%,其总人口占全世界的45%。
从地域性看,未来的“金砖十一国”将遍及世界几乎所有关键地区,具有真正的全球性。
从资源禀赋看,国家发展所必需的能源和矿产在金砖国家中都有较好储备。比如能源,除了俄罗斯,三个位居前列的中东能源国沙特阿拉伯、伊朗和阿联酋也即将成为金砖新成员,这个扩大后的集团将占全球石油供应的42%。中国、印度等金砖国家则是世界上位居前列的能源消费国,这足以影响世界能源市场。再比如稀有金属,中国是众所周知的世界最大的稀土储备国和生产国,阿根廷拥有世界第三大锂储量,巴西则拥有储量丰富的镍和铜等关键矿产。根据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数据,扩员后的金砖国家将拥有全球72%的稀土资源,还将拥有世界上75%的锰、50%的石墨、28%的镍和10%的铜(不包括伊朗的储量)。扩员后的金砖国家将包括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等三个军事大国,以及拉美的两个地区大国巴西和阿根廷。
综上,从各个角度衡量,金砖国家扩员后都有潜力成为世界政治中具有结构性影响的重要力量。美西方的政府、智库战略界看到本次金砖国家扩员,无不感到惊叹,认为美国霸权和西方主导地位受到了挑战。
金砖国家扩员意味着世界秩序的阶段性质变
后冷战时代的世界秩序是美西方占据绝对优势主导地位的秩序,其转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后冷战秩序发生了第一次阶段性质变。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七国集团无力独自应对危机,不得不把新兴经济体拉进来,二十国集团应运而生,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总框架。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正是在此时正式确立,与七国集团共同构成全球经济治理的两大支柱。其中,七国集团代表着美西方的发达经济体和资本主义国家,而金砖机制代表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
此次金砖国家扩员有可能成为美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的第二次阶段性质变。它是在深刻的背景下发生的。
第一,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等在美西方主导的全球经济秩序中长期受到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的对待,国家发展和经济振兴都受到剥削和制约。美国长期坚持“美国第一”,在世界经济中肆意妄为、霸道欺凌。通过美元霸权周期性薅“全球南方”国家的羊毛;向全球拓展美国民主和自由资本主义模式;滥用武力,先后发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长期把持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中的领导位置和话语权,任意对其他国家进行经济制裁和贸易金融战;等等。“全球南方”国家对现有国际秩序早已不满。
第二,金砖国家合作提供了不同于美西方的选择和方向。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金砖国家不断拓展各领域合作,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巨大吸引力。尤其是中国近年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三大全球倡议,已经改变了世界的观念结构,深得“全球南方”国家的认同和支持。与此相反,美西方的话语渐渐失去了吸引力。
第三,俄乌冲突后,美西方对俄罗斯采取的制裁和破坏,使得“全球南方”国家对现有秩序的不满和担忧达到新的临界点。例如,美国将俄罗斯踢出国际结算系统,肆意进行金融制裁;企图全面封锁俄罗斯石油,达不成目的又进行国际限价;等等。美国将公共产品武器化的做法甚至让并不敌视西方的国家警醒,意识到真正具有包容性的全球化的必要性。如果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推动了金砖国家成立,那么俄乌冲突带来的连锁反应则是一个转折点,意味着国际秩序的再一次阶段性质变。
不是颠覆现有秩序,而是改革、完善
金砖国家扩员并不是反对和推翻现有秩序,而是对其进行改革、平衡和完善。中方主张发展中国家要团结起来,聚焦发展主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方明确反对“脱钩断链”,反对美西方不公平、不平等的霸凌。在金砖会议的联合声明中,已经明确了这一点,也列出了对现有全球经济治理机构进行改革的若干主张。
金砖国家本身就是由实行不同发展道路的国家组成的多元化集团,扩员后多元化的特征更加明显。未来,如何本着团结、包容、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观,将“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在一起,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平衡的全球政治、经济和金融治理架构,将是金砖国家合作面临的一个紧迫挑战。
来源:上海宣传通讯 2023-09-20
作者:焦世新,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