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王泠一:一把蒲扇让两代人的童年相通

日期:2023/09/11|点击:115


 今年上海的夏季没有酷暑,却让我忽然想起了50年前常用的蒲扇。

 想起记忆中的蒲扇以后,我立马询问住处周边的大小商店,想买一把来“叙旧”,谁知未能如愿。朋友家的二娃年方七岁,是和我无话不谈的忘年交。她知晓我欲购不得后,居然马上成功地网购了两把快递给我。这让我此后的“暑假”变得像孩子一般欢乐。

 蒲扇也叫“蒲葵扇”。蒲葵是常绿乔木,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每年,其叶子长大后就可以用来做扇子,据历史记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蒲扇的种类不止一种。有一种叫“蒲草扇”,用蒲草的茎叶编织而成。我国的蒲草资源丰富,很早就被用来编织各种日用品。蒲草扇是蒲草席之外重要的草编品,加工编织成的扇子有圆形、桃形、方形等十几种。二娃送我的其实就是蒲草扇。

 我的博士生导师陈绛先生以前在上海五原路寓所接待我时,也经常摇着把蒲草扇。这把蒲草扇是另一位学术泰斗、他的圣约翰大学校友、经济史大师张仲礼送给他的。每到夏季,两位长者依然在家做学问、制摘编卡、将心得随时记录在稿纸上,所以,他们都不欢迎电扇及空调发出的风。

 张仲礼先生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2008年,他在一次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告诉海外来宾:蒲扇是中华民族的一项发明,在同样广泛使用扇子的日本、韩国乃至欧洲,几乎没有用植物叶片制作的扇子。而蒲葵扇、蒲草扇、麦秸扇及竹编扇等,足以证明中国人是利用植物为扇的先驱。他还强调,时至今日,蒲扇依然是盛夏时节最受人欢迎的绿色风源。

 我告诉二娃,她相赠的蒲草扇相当精致,还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小学班主任瞿佩珠老师。瞿老师是我求学生涯中唯一不严厉的班主任,她的慈祥是我记忆中的烙印。二娃不理解,在我的小学教室里为什么会没有电扇。我只能笼统地告诉她,“那是个尚未脱贫的时代”。我上小学时,学校有在教室里午睡的安排。在六月里的每个中午,瞿老师就在教室狭窄的书桌间不停地来回漫步,给每一个同学摇着她的蒲草扇。后来,同学中的班干部轮流给大家打扇子。我至今记得,同桌张竹云带来的蒲扇扇出的风总有股烟火气——那是她家煽煤球炉做饭用的。

 我小学时,人人都会唱一首儿歌《一分钱》,歌词简单、明了、轻快。歌曲里的场景能够真正发生是很多孩子的梦想。我是幼儿园时学会这首儿歌的,也一直期盼能有这样的机会,终于在小学二年级的六月里捡到了一分钱,十分兴奋地交到了警察叔叔手里边。警察叔叔为此专门写了封信到我所在的小学,他用的邮票是四分钱的,要求班主任表扬我。于是,瞿老师就在教室里一边给全班同学抑扬顿挫地朗诵警察叔叔的来信,一边给自己打着蒲草扇。这是我童年最高光的时刻之一。

 那时的暑假如同现在一样的漫长。我和小伙伴当然不会有如今的孩子四处旅行、研学的机会。女孩子们喜欢扑蝴蝶,最佳帮手就是蒲扇。据一位女同学研究,蒲草扇编织严密且厚实,蝴蝶往往经不住那轻轻的一拍,而被蒲扇俘虏后不一会儿就能回过神来。男孩子们则经常用蒲扇在树上捉知了。知了反应很快,往往在相距咫尺之际就能迅速飞离原本驻足的大树枝头。可是,说时迟、那时快,只要蒲草扇出马一拍,立即就能将之生擒。

 对于这样的“暑期游戏”,我们往往会在返校时向班主任“汇报”。瞿老师总是微笑地听我们讲完,或邀请同学朗诵记录在作文本里的“瞬间”。瞿老师还会很兴奋地和我们交流:如果要抓蟋蟀,可以用蒲扇来阻止它逃离,因为蟋蟀细细的长脚会被密密的扇面牵制住。当然,瞿老师明确要求我们不要用蒲扇去捉萤火虫,“因为萤火虫和青蛙一样是农作物的好朋友,能消灭害虫”。

 同学们从瞿老师那里得知了蒲扇的新功能之后,果然在捉蟋蟀时大获成功。捉到蟋蟀之后最大的快乐就是斗蟋蟀,往往能够吸引众多家庭前来观战,常常是斗好几个回合才分出胜负。这一切,总能让弄堂充满了欢声笑语,早把胜负抛到了脑后。每当我成功俘虏了蟋蟀,奶奶就会用泥土烧制出一个罐子,美其名曰给每一个蟋蟀分配一间“宽敞的房子”。分好了“房子”后,奶奶会请邻居观赏自己的作品,手里总是摇着蒲扇。

 奶奶的老家是浙江嵊州,那是越剧的发源地。老人家总说:“夏秋看戏,摇着蒲草扇是最大的享福。”奶奶还很自豪地和邻居们说:“最牢靠的蒲草扇,就出自嵊县(现为县级市嵊州)。”她总是希望我能够去嵊州替她看看祖屋和碑文。不过,我直到2005年才有机会第一次去嵊州,并且成为当地经济接轨上海的课题顾问。当时,嵊州市领导送给我的第一个礼物就是当地产的蒲草扇,让我倍感亲切。

 对于我的这些回忆,二娃听得津津有味,连连感叹“你我的童年有如此多的不同”。她决定把不同年代人的“阿拉小辰光(沪语,意为‘我们小时候’)”作为课题,好好研究一番。

 一把蒲扇竟能打通两代人的童年记忆,并让大家在闲聊之余心意相通,只有“老物件”才有这样的魅力!


 来源:解放日报  日期:2023-09-11

 作者:王泠一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