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党建

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党支部开展集中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

日期:2023/08/31|点击:103

829日,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党支部继续举行“每周述学”活动,主题为“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活动由中国学所党支部书记沈桂龙主持,沈桂龙和王健同志分别分享了学习体会。

 沈桂龙认为《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收录的习近平总书记2021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球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科学判断了当前我国正处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阶段,明确了我们党阶段性中心任务,为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根本依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则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关系到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把握未来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

 王健重点学习了《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2021827日)和《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2021123日)这两篇论述。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两篇论述实际上都涉及到了中华文明本身所具有的包容性的问题。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民族之间的融合是始终存在的,任何政治、军事上的对立都不可能阻止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交融,进而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我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始终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心,这是有充分历史依据的,同时也是时代的需要。关于宗教中国化问题也可以将其放置于历史的维度加以考察。在中国历史上,任何外来宗教传入中国后,最终都要通过对自身教法、教义的不断创新,实现本土化,才能在中国生根发芽,绵延长久,最终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形成了中国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因此宗教的中国化渊源有自,我党的宗教政策是有充分历史依据的,当前任何宗教只有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实现中国化,才能有利于我国社会稳定,有利于人民生活改善,才能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文字: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