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李开盛:从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看处理中美关系的辩证法

日期:2023/07/06|点击:438

530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在对外关系领域,最重大的考验来自中美关系。67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接受采访时甚至表示,中美两国已“站在悬崖顶上”。如何在这个风高浪急的时刻处理好中美博弈,攸关两国发展和世界和平的前途。“两个思维”的论述充分反映了习近平主席在处理中美关系时的辩证法,既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最坏准备,又要坚持极限思维发挥最大能力,其实质都是争取最好结果,即在维护我国核心利益的基础上推动中美关系行稳致远。

 以底线思维防范中美关系脱轨

 当前,美国执意视中国为最大竞争对手,通过政治上抹黑、军事上围堵、经济上脱钩、科技上打压等手段全面阻遏中国发展,已对我国国际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在此情况下,坚持底线思维要做到:

 一要有底线意识,即明确核心利益,为美国的“切香肠”、搞围堵行为画红线。如在主权问题上把台湾问题当作重中之重,绝不允许美国破坏“一个中国”原则,实质性发展对台官方关系;在安全问题上明确反对美国扩大双边军事同盟、搞“小多边”军事合作甚至是推动北约亚太化的行为;在发展问题上,要坚持反对那些破坏以市场为基础的全球化进程,破坏自由、开放、包容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行为。在画红线的同时要准备好配套行动,美方一旦破坏这些红线,就必须承担相应后果。

 二要有风险意识,充分预见并有效避免那些损及我国重大利益的负面挑战。既要摆脱麻痹思维,又要充分意识到国际斗争中的偶发性和不规律性现象,不要被常规思维所束缚,对那些可能造成重大地缘政治挑战的“黑天鹅”“灰犀牛”现象要有充分的预判和准备。例如,当前美韩不断升级对朝武力示威可能引发半岛局势出现重大变化,“台独”势力在美国支持下可能铤而走险,都可能对我国周边环境与对美关系造成严峻挑战甚至是带来颠覆性变化。

 三要准备应对预案。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风险,也要做好百分之百的准备,这才是底线思维的核心要义。对于“台独”势力铤而走险、半岛局势失控、领土主权争端摩擦等情况下美国武力介入的情况,我们必须有充分的预案。对于美国不断推进脱钩断链,甚至是在紧急情况下纠集盟友对我国进行的全面制裁,也要有应对方案。要把准备斗争与追求合作有机结合起来,明确准备最坏情况最终还是为了追求最好结果。

 以极限思维掌握对美斗争主动权

 对中美关系来说,极限思维意味着我们应该利用一切优势、针对一切场景、调动一切资源,更加主动进取地开展好对美斗争。这里的极限,不是要跟美国搞悬崖战术,不是那种比胆大的赛车手游戏,主要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潜能,在本质上仍然是基于能力的现实主义外交手法。过去的对美斗争,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防”字上,思想上就比较被动。坚持极限思维要做到:

 一要培育战略自信。要坚信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当前全球治理难题、化解大国矛盾的根本出路,美国的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军事对抗和小集团政治,终究只是服务于美国狭隘的霸权利益,世界多数国家最终会选择合作共赢而不是对抗双输的道路。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有足够好的文化传承,有足够多的资源与能力,有足够强的制度保证,因此也要有足够的自信摆脱历史上的“修昔底德陷阱”。

 二要用足斗争本领。要敢于进行政治斗争,揭穿美国行为的霸权本质,捍卫我国的制度安全。要统筹谋划经济斗争,注重在高端技术研发、高端产业链建设和高端人才引领方面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主导权和规则制定权。要善于进行外交斗争,准确把握美方的政策逻辑,善于调动各种外交资源和运用外交技巧,争取本国利益的最大化。要不断锻炼军事斗争的本领,既不好战求战,也不避战畏战;既要注意平时的斗争磨炼,更要注意危急时刻的斗争准备,善于利用好军事上的威慑力,达到以战止战的效果。要善于利用文化软实力和媒体巧实力开展斗争,占据国际舆论与道义的高地。

 三要注意能力边界。极限思维并不要求去做能力所不及的事,它恰恰是要求一个国家要在其能力范围内开展行动。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对美斗争的同时,切忌盲目自信、盲目乐观,提出超越自身能力范围的政策目标。我们要客观评估自身的能力情况以及与美国的能力差距,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展能力提升计划,为进一步的斗争打下基础。


来源:上海宣传通讯 2023-07-05

作者李开盛,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组织部部长、研究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