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李骏: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在比较研究中发展社会学

日期:2023/05/18|点击:118

  

 编者按 七年前的今天,20165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上海社会科学院积极开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重大专项研究,并与上海市社联联合组织主题教育读书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新形势下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纲领性文件。本报摘编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在中国社会学史上,吴景超通过比较世界各国的资料来理解中国社会提出发展方案,费孝通在重建社会学时提出“文化自觉”强调社会比较。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命题,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围绕这个命题,聚焦民生福祉,不妨尝试做三个角度的社会比较。

 一是中美比较。过去四十年来,“美国怎么了”成为美国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美国梦的终结》讲述了社会阶层结构从“橄榄型”到“双钻石型”的退化,《乡下人的悲歌》讲述了社会流动的困境,《简斯维尔》讲述了制造业城镇如何沦为铁锈地带……大量学术著作反映出社会民生成为一个问题。反观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大幅改善,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不平衡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二是东亚比较。《M型社会》和《下流社会》讲述了日本以中产阶层为主的社会结构的塌陷,以及由此导致的普遍的地位向下流动的失落感。《韩国式资本主义》讲述了韩国经济增长的两个特征:一是“三无”式增长,即无就业、无工资、无分配;二是企业与家庭的不均衡增长,即企业收入与储蓄渐涨而居民家庭收入与储蓄渐降。反观中国,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

 三是大国比较。2022年全球饥饿指数显示,从营养不良、五岁以下儿童消瘦率、发育迟缓率和死亡率四个指标上进行评估,印度在121个国家中排名107位,属“严重饥饿”。“印度式饥饿”的问题在于,不高的粮食和土地产出率、粗放的畜牧业经营模式、果蔬运输过程中的巨大损失、糟糕的公共卫生环境等一系列现代化问题。反观中国,现代化的农业、交通、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了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美比较让我们理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东亚比较让我们理解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大国比较让我们理解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总之,比较社会学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一个重心所在。


来源:文汇报,517

作者李骏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