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动荡的世界注入确定性
编者的话 今年是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0周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中国身体力行推进全球化,丰富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实践路径更加清晰,“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丰硕成果。党的二十大之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踏上新征程。近期的一系列外交活动,大开大合,为动荡的世界注入确定性,全世界为之瞩目,并期待中国发挥更大作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提供了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本刊联合上海社会科学院科研处推出智库观点,供读者学习时参考。
“一带一路”促进全球互联互通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首次提出以来,经过10年的持续耕耘和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中国积极推进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打造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全球互联互通。10年来,中国秉持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断推动贸易投资迈上新台阶,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经过10年发展,“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成为全球发展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中国已经同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成为25个沿线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借助“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
在政策沟通方面,中国积极开展高层次对话和交流,与沿线国家加强政策协调,推动建立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设施联通方面,中国重点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铁路、公路、水路、空港等基础设施,依托陆海新通道实现区域互联互通。
在贸易畅通方面,中国通过建设自由贸易区网络、共建“一带一路”经济走廊、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等举措,不断推进区域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
在资金融通方面,中国积极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机构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融资支持。
在民心相通方面,中国注重文化交流、教育合作和人文联系,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明对话等重大活动,推动沿线国家民心相通。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与沿线国家共同实现互利共赢。
全球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全球性、多边性、开放性的重要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倡议涵盖了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广阔区域,涵盖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沿线国家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机遇和发展空间,促进了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和人文交流。
“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多边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促进了全球经济的融合和互利共赢,国际合作“范式”效应显著。从2013年到2022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2.07万亿美元,增长了近一倍。
“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增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人文联系,深化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这些合作成果不仅为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全球文明交流互鉴、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数字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健康丝绸之路”等新兴合作平台兴起,赋予了该倡议更加深刻的内涵。新兴领域发展推动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新进程,促进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升级和优化。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
“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全球化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经过10年的努力,“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共同发展、促进区域稳定、承担全球责任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全球经济仍面临严峻挑战,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脱钩”思潮等问题不断涌现,对全球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在此情况下,中国倡导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既有助于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合作,也有助于加强全球治理体系建设。通过共建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倡议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并在绿色经济、低碳发展、蓝色经济和区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立足新阶段,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不断迈进。与沿线国家携手共建“一带一路”,有助于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推动建设更加开放、共享、互利的国际合作格局。
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国际合作的实践中开启新征程。携手沿线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向更高质量、更加开放的方向迈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上海宣传通讯 2023-04-20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