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3月5日,北京各大报纸在头版刊登毛泽东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以此为重要节点,一场群众性学雷锋活动在大江南北展开。60年来,“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的歌声不断传唱,雷锋精神陪伴、滋养了几代中国人的心灵。
1962年8月,雷锋不幸因公殉职。他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甘当螺丝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迅速传播开来。全国上下开展学雷锋活动的背后,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社会风气有着紧密联系。
当时,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增产节约、勤俭建国”,要求把党的优良传统“恢复起来,加强起来,发扬起来”;中央军委进一步要求,各部队在全军开展“两忆三查”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963年3月6日,《解放军报》发表在京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和邓小平的题词手迹。其中,周恩来的题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朱德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在1963年至1966年的学雷锋热潮中,各地干部群众身体力行地“像雷锋那样做人,像雷锋那样工作、学习和生活”。
其中,领导干部更带头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学雷锋的活动形式也很丰富,包括组织纪念会、报告会、动员会、经验交流会,发表相关文章,举办展览,排演话剧,开展专题党、团日活动等。
1983年3月,在首都各界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20周年大会上,雷锋精神正式被概括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
随后,伴随“学雷锋,树新风,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锋”的口号,群众性学雷锋活动又一次活跃于大街小巷。从一个人到一群人,欧阳海、王杰、赵春娥、张华、蒋筑英、罗健夫、朱伯儒等雷锋式先进人物以鲜活的事迹告诉人们:雷锋虽然离开了,但真善美一直在大家身边。
新时代,雷锋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所体现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可以帮助人们升华爱国主义情怀、追求高尚人生价值,引导大家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
来源:解放日报 日期:2023-03-04
作者:马丽雅,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