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张茗:美国掀起欧洲海底“暗战”

日期:2023/02/27|点击:234

202328日,曾获普利策奖的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Seymour Hersh)在其个人网站上爆出猛料,将20229月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真凶直指美国,称在北约 2022 年夏季的“波罗的海行动”演习期间,美国潜水员在位于深海的“北溪”所有四个管道上安置了炸药,挪威人在三个月后将其引爆。此文一出,立即在国际政治舞台引起轩然大波,同时也让人们认识到保护深海安全已经刻不容缓。


 近年来,深海成为全球科学与商业新边疆。然而, 20221月,挪威水下无人传感器丢失,9月,“北溪”海底天然气管道爆炸等事件表明,国际深海领域面临的各种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水下无人装备建设异军突起,推动水下作战迈入无人作战新时代。以欧洲为例,深海作战已经成为备战新重点、战略新疆域。


 欧洲深海“暗战”加剧

 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批评美国媒体对“美国被曝秘密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的消息保持沉默,并引用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名言:“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而做美国的盟友则是致命的。”


 对于赫什的爆料,各方反应不一。


 从深层次讲,这一事件暴露的是现行国际法对人工智能武器如海底机器人、自主无人潜航器等约束尚不完善,海底无人装备的管控法理依据缺失的问题。


 面对复杂的地缘安全环境,欧洲深海“暗战”也在加剧,英、法、德、意等国竞相升级或研制多型海军装备,目的是确保海上优势。其中,水下无人潜航器成为研究热点,尤其以英法两国为代表。


20196月,英国国防部发布水下无人潜航器的招标书,希望发展大型、超大型无人潜航器。20229月,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向海军交付3艘新一代“雷姆斯100”水下无人潜航器,该潜航器拥有更长的续航时间,并装配最新传感器,极大程度提高了深海数据传输与执行任务效率;同月,普利茅斯科技公司向英海军交付1艘“鳐鱼”超大型水下无人潜航器,整体长度接近 9 米,水下航速可达12节。12月,英国海军与普利茅斯科技公司签署价值1550万英镑的合同,以采购1艘“赛特斯”超大型水下无人潜航器,这艘潜航器长12米,直径2.2米,重量达17吨,采用电池驱动的推进方式,在脱离母船的情况下可自主航行1600千米,最大潜深可达400米,具备在海床上放置及回收物品的能力。该潜航器的目标,是与英国皇家海军舰队及其盟友的舰艇协同作战,增强英国保护海底关键基础设施、监测海底活动的能力。


 英国海军对水下无人潜航器的推动,一方面是为探索未来深海的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新模式,通过无人系统构设海底作战前沿终端,用于感知、掌握、分析海底环境信息和战场态势。作为新型深海无人装备,水下无人潜航器具有隐蔽性好、造价低、操作灵活等优势,能够有效避免人员伤亡。


 另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当前英国面临的水下安全威胁,提升海底探测能力与海底关键基础设施保护能力。长期以来,英国一直担忧水下利益受到侵害。有鉴于此,20229月,英国政府发布了《国家海洋安全战略》,明确指出将加强对海上战略通道的监控和信息收集,对电缆、管道等海底基础设施加以保护,并强化海底测绘能力建设。水下无人潜航器无疑是执行该战略的有效载体,“赛特斯”“鳐鱼”与中小型潜航器相比,在续航能力、载荷搭载能力和智能化控制等方面优势明显。


202210月,在欧洲海军研讨会的先导座谈会上,法国海军参谋长旺迪耶表示,在全球供应链、数据传输和重要原材料均需经海洋传送、运输的当下,法国超过95%的信息传输依赖于海底电缆,法国海军必须为应对深海挑战做足准备。


 法国生产的水下无人潜航器在反水雷战领域一直保持着巨大优势,早在本世纪初,法国就已为十多个国家提供了三百多艘用于反水雷的遥控潜航器,近几年,法军致力于研发自主式扫雷型无人潜航器,以实现反水雷战的无人化,其代表性成果是A9系列中小型水下无人潜航器与D-19新型水下无人潜航器。


2017年,法国舰艇建造局成功实现无人机、无人艇与无人潜航器的协同作战,演示所用的D-19 水下无人潜航器是法军为“深海军事任务”开发的最新一代多功能无人潜航器。


2021年,法军对D-19进行量产,其中,列装于法海军的D-19F21鱼雷为基础,由锂离子能量段推进,可由潜艇、水面舰艇或从岸基发射执行反水雷任务,随着海军对其单体平台和集群组网能力的提升,以D-19为代表的水下无人潜航器在海底作战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可执行多种任务,如发现水下机动目标、快速环境评估与水雷布防等。


 深海无人装备:实施非对称打击

2022年,汤加海底电缆“断联”、“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等事件进一步表明:海底关键基础设施比想象中更脆弱,深海的重要性与海底关键基础设施的脆弱性凸显。


 尽管深海作战面临着导航定位、通信指挥等技术难关,但是随着各国深海探测能力的提高,无人系统、预置系统、固定式设施等新型深海装备丰富了海军进入深海、感知深海的手段,目前依据作战海域的不同,可依次划分为深海战与海底战。


 深海战是指依托深海空间进行的作战行动,是水下战的纵向延伸。1994年,美军出台首份水下无人潜航器战略规划,确定了美国推进无人潜航器研发的总体原则。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作战性能的不断提高,无人潜航器在更多国家部署,深海战不再是美国一枝独秀,而是成为全球性潮流,英、法、德等国加紧了对于水下无人潜航器的研制部署。


 海底战是指在海底进行的战役和战斗,由美军在《2025年水下无人潜航器需求》文件中提出。具体表现为设置低成本的水下预置武器、水下传感器、无人潜航器以提供必要支援,达到预先部署或即时部署的目的,用于执行监视与侦察、反潜战、水雷战和电磁战等综合性任务。


 这一概念随后被法国加以细化。20222月,法国发布“海底战战略”,核心目标是使法军在水下6000米深处拥有作战能力,通过生产自主无人潜航器和遥控潜航器等核心设备探索与开发深海,保护海底通信电缆、管道、可再生能源电缆和数据存储等关键基础设施。有专家指出,海底战兼具进攻性与防御性特征,进攻性一面表现为拦截、监测和侦察对海底基础设施的潜在威胁;防御性一面则侧重于监测和测量海床,基于现有深海科学探测技术,了解海底情况的实时变化。


 无人装备因其成本低、风险低、机动能力和渗透能力强、布放方式多样等多种优势,逐渐在深海作战的应用中崭露头角,尤其是无人潜航器日益受到各海军强国的重视。按照不同的动力操控方式,无人潜航器可分为三类,一是自主无人潜航器,其自带能源,采用自治控制方式,灵活方便,如部署在美军第五舰队的“王鱼”无人潜航器,采用预编程的设计,不仅可以进行电子侦察和情报传递,还可以监听水面和水下通信;二是遥控潜航器,应用遥控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可进行爆炸物处理、实时监测海底动态、记录军事演习等活动;三是无人混合动力潜航器,以法国20227月发布的“魔鬼鱼”混合动力潜航器为代表,它采用仿生学外形,可在水下水平前进,也可近乎垂直地快速上浮和下潜,其装有一根3米长的伸缩桅杆,可根据用户需求搭载各种传感器,既可在水下2-3米处执行任务,也可潜入6000米深处执行海底测绘任务。


 目前,水下无人潜航器仍处于研发阶段,现已列装于美国、英国、法国的大多数水下无人潜航器主要担负着搜寻敌方水雷和海洋测绘两大任务,其它任务仍处于试验和拓展阶段,只有部分型号的无人潜航器投入实战使用。但是,其具备的广阔应用前景仍然不可忽视。


 无人水下装备建设不断升温

 从实战效果与自身性能来看,水下无人潜航器与有人作战平台相比,具备三大优势:一是造价成本低,作战效能高,使得大规模制造并投入作战成为可能,可用更小的代价破坏敌方目标,形成深海作战相对优势;二是体积小、噪音低、隐蔽高效,得益于隐身化设计和处理,其可突破敌反潜监视网而不被敌方发现,执行侦察、监视、跟踪、收集情报等任务;三是可与有人平台实现行动的高度协同,共享传感器和地图信息,形成无缝对接的作战系统,海军可远离直接战斗、降低人员伤亡,同时在作战中减轻有人潜艇的负担,使其可以专注于更重要的任务。


 随着深海作战轮廓的逐步清晰,水下无人潜航器正日益走向体系化与模块化。在体系化层面,英、法等国针对无人潜航器的多用途性,进行相应的作战部署,如中小型用于侦察、监视、欺骗、迷惑;大型潜航器执行反潜、反舰、电子战任务;超大型则用于发起远程打击等作战行动。


 目前,美、英、法等国正加速研制超大型无人潜航器,如英国的“赛特斯”、美军的“虎鲸”等现已进入装备阶段,相对于中小型,大型、超大型水下无人潜航器拥有更强的续航力、自持力、载荷搭载能力以及智能控制能力,有望发展为可自主攻防的远程水下无人作战平台。


 在模块化层面,无人潜航器具有载荷多样、隐蔽灵活的优势,可携带远程载荷靠前部署,对潜在目标和海域实时监测,其可与其他水下固定传感器、传感器阵列、舰艇平台、海上机动编队、空中打击力量相互配合,实现空中和水面防区外打击,也可与深海突击、浅海伏击紧密结合,实现深海、浅海与水面、空中力量的跨域协同,形成非对称对抗态势。


 当前制约水下无人潜航器发展的主要是通信、指挥控制与续航等客观现实条件。首先,无人潜航器在执行监测、传输数据、多体协同等任务时,依赖于中远距离高数据率通信,而水是天然的阻隔信号介质,对于需要实时操控、更改攻击坐标参数的无人潜航器而言,地基无法持续精准地传输数据与信号,迄今为止,只有极少数国家在水下通信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次,现阶段的无人潜航器大多需要操作人员进行实时控制,只能执行比较单一的任务,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作战环境,无人潜航器需精确探知与识别水下目标,进一步提升自主能力;再次,无人潜航器的续航能力、航速和负载能力均受制于能源和动力技术,现阶段,大部分无人潜航器是以锌-氧化银电池、锂电池、不依赖空气的动力装置为动力来源,其必须在电力耗尽前返回到就近友军港口或海上船舰充电,因此执行任务范围相对受限,并增加了被敌搜获的几率,面对更长续航力的要求,还需要新的思路与解决方案。


 总之,与冷战时期美苏主导的深海“猫鼠游戏”不同,当前,以英法为代表的欧洲无人水下装备建设不断升温,显示了水下无人装备扩散和深海军事化正在向纵深发展。欧洲国家正试图通过对水下无人潜航器等无人装备的研发,凭借自身军事实力,谋求在深海地区形成非对称的权力格局。


 可以预见,国际深海空间的军事化不仅会影响现有国际深海勘探和开发格局,更会加剧深海军事冲突的风险,基于此,国际社会应通过进一步推进国际深海空间军备控制机制、完善深海国际治理机制,协同推进对国际深海空间军事化的治理,维护国际深海空间的和平。

来源:南方周末,225

作者张茗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研究生邢晓曼对本文亦有贡献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