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郭长刚等:“世纪灾害”对土耳其冲击会有多大?

日期:2023/02/13|点击:65

212日,距离土耳其强震已满一周。截至发稿,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2日报道,土耳其与叙利亚的地震死难者已超过2.9万人,未来还可能进一步攀升。


 迄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向土耳其、叙利亚伸出援手。


 这场被称为“世纪灾害”的强震为何如此致命?大地震又将对土耳其产生哪些经济、政治影响?


 转入赈济安置


 土叙边境6日发生的强震是“该地区一个世纪以来遭受的最严重灾害”,联合国副秘书长、紧急救援协调员格里菲思11日在土耳其视察重灾区卡赫拉曼马拉什市时说。


 这场地震影响土耳其10个省份约1500万人,邻国叙利亚也被严重波及。叙利亚方面,死亡人数已超4500人。联合国难民署称,预计530万叙利亚人在地震过后流离失所。


 在国际舆论压力下,美国宣布暂时放宽对叙制裁,但时限仅180天,被批“虚伪”。


 格里菲思表示,联合国将于12日或13日发布一项明确计划,呼吁进行为期3个月的筹款赈灾行动,为土、叙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在地震发生5天后,虽然黄金救援时间早已过去,但是搜救工作仍未停止。直至11日,还有少数幸存者在废墟中被发现。


 不过,由于严寒等环境因素,搜救幸存者希望渺茫,土、叙灾区已开始从紧急救援转入清理废墟、寻找遇难者遗体、紧急赈济安置阶段。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10日表示,政府正拟订灾区综合发展规划,最快将在一年内重建灾区。


 经济困境加剧


19998月、11月,土耳其连遭两次7级以上强震,造成1.8万人丧生,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亿美元,经济增长下滑2%


 根据埃尔多安的说法,此次地震的破坏程度是19998月土中西部地震的3倍。


 那么,这场“世纪灾害”对土耳其经济、政治产生的冲击波会有多大?


 先看经济。有经济学家认为,这次地震对土耳其经济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包括拖累出口和旅游、加剧通胀,预算支出将增加数十亿美元,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将最多被拉低2个百分点。


 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马哈茂德·莫希丁、咨询公司Teneo Intelligence常务董事沃尔凡戈·皮科利认为,此次地震可能不会像1999年地震那样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因为1999年地震发生在土西北部工业中心地带,而这次影响的是贫穷和不发达地区。


上海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郭长刚认为,由于土耳其经济受高通胀、高失业率、里拉贬值困扰,地震一定程度上会让经济受伤。但是,从长期来看,偶发的、局部的地震不会对土耳其经济构成系统性冲击。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邹志强也持相同看法。他指出,地震短期内会加剧土耳其的经济困境,但是并非转折性事件。土耳其经济的好坏仍取决于结构性变化。


 具体而言,其一,地震主要波及东南部地区,该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并非土耳其经济重心,也没有太多支柱产业。


 其二,土耳其是两头在外的经济结构,即出口导向型、高度依赖外资。所以,长期出现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货币贬值。而地震无法改变结构性问题,进而也无法影响经济的长期表现。


 其三,未来重建固然需要大量支出,但也会刺激生产与需求,这或将有助于提振经济。


 选情受到“震动”


 相比经济影响,郭长刚认为,地震的政治影响可能更值得关注。


 地震不期而至,又撞上选举季——眼下距离514日的土耳其大选已不到百日。


 外界分析,受通胀高企等国内经济因素影响,此次选举被视为埃尔多安执政20年来最艰难的一次,突发的强震将进一步对其选情和政治前途构成挑战。


 甚至有人将埃尔多安的命运与土前总理埃杰维特相提并论。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又叠加国内金融危机,埃杰维特在2002年大选中惨败。埃尔多安乘势崛起,走向权力中心。


 现在,历史一幕似在重演。当年是埃尔多安上台的机缘,如今会否变成他的噩梦?


郭长刚认为,地震给大选前景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也对埃尔多安选情构成挑战。


 一则地震暴露了埃尔多安执政20年来的积弊,反对党借此发难,对埃尔多安本人形成新的压力。


 二则地震可能改变一些选民的投票意向。地震对灾区经济、民生造成冲击,特别是那些社会底层民众将受到更大伤害,而他们一直以来是埃尔多安的拥趸。“这些原本支持埃尔多安,以及相对摇摆的选民或许会因这次地震而抛弃埃尔多安。”


 土耳其舆论认为,如果没有地震,埃尔多安有望在大选第一轮胜出。但目前来看,第一轮恐难取胜,而第二轮的变数会更多。


 不过,郭长刚表示,地震对埃尔多安来说也是危中有机。


 国内方面,地震是领导者和执政党展示领导力和应急能力的绝佳机会。从应灾表现看,埃尔多安未有明显失分。


郭长刚以“迅速、果断”评价埃尔多安的地震应对。包括第一时间赶赴震区,慰问灾民;特派总统专机接受灾儿童到安卡拉救治;每个受灾家庭补助10000里拉,等等。


 外交领域,埃尔多安更能长袖善舞。


 “国内遇到危机后,埃尔多安擅长利用国际或者多边外交来影响国内选举。”郭长刚说。


 地震发生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驰援土耳其,一些敌对国也放下恩怨。比如以色列救援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因大屠杀而结怨的亚美尼亚数十年来首次打开与土耳其的陆路口岸,以方便运送人道救援物资。


 “这些可向民众展示土耳其的国际地位和良好形象,彰显正义与发展党20年来的执政成效。”郭长刚说。


 邹志强认为,地震引发的反对党责难和民众怨言,确实不利于埃尔多安和正发党的选情,但埃尔多安不太会重蹈埃杰维特的下台覆辙。


 首先,时势已变。1999年大地震发生时,土耳其的政治、经济状况比较混乱。一方面,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土政权更迭频繁,政府施政掣肘多;另一方面,1999年土耳其还遭遇金融危机,导致政府应灾能力不足。相较而言,埃尔多安政府是强政府,执政能力更强。虽然也面对诸多经济挑战,但与当年严重的金融危机致使经济崩溃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埃尔多安可借当政优势获得应对危机的更大主动权。包括在救援、重建、控制争议言论方面,能调动更多资源和手段。


 再次,国内政治格局未被打破。土政坛尚未出现能够挑战甚至取代埃尔多安的人,其政治地位依然稳固。


 所以,“从整体态势看,地震固然对埃尔多安构成一定政治压力,但未必全然负面,更未必带来致命性挑战。”邹志强说。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廖勤 日期:2023-02-13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