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孙立行: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传递出美联储接下来怎样的加息动向?

日期:2023/02/06|点击:54

 


 北京时间周四(22日)凌晨03:00,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4.50%4.75%之间。美联储加息是否即将进入尾声?

12023开年第一次议息会议,美联储如期“降档”加息25个基点。去年3月以来,美联储连续加息8次,其中在去年6月、7月、9月和11月连续四次加息75个基点,12月放缓至加息50个基点,这次继续放缓至加息25个基点。这样的一种节奏,是否意味着美联储的加息即将进入尾声?

 可以这么认为,事实上这次美联储决定加息25个基点,也是在市场预期之中的。从公布的去年12月的通胀数据看,美国CPIPPI月度环比均开始由涨转跌。作为美联储最关注的通胀指标之一,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波动因素的核心通胀数据PCE上月同比上涨4.4%,符合市场预期,并且低于美联储对去年底核心PCE4.8%的预期。去年四季度的美国平均通胀已降至4.7%,但同时已经有多个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增长逐渐失去动力。从美国公布的零售消费数据不难看出消费需求疲软,去年感恩节、圣诞节的销售额低于行业预期,主要是因为消费需求受到高通胀和持续加息影响。美国经济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端的景气状况,消费波动预示美国经济拐点的变化。所以美联储采取这样的放缓节奏暗示加息即将进入尾声。

2,在去年12月的经济预期中,FOMC委员们的平均预期是本轮加息终点将在5%-5.25%之间。如果按此计算美联储未来的加息空间至少还有50个基点。从议息会议后,美联储鲍威尔的发言来看,您觉得本轮加息终点会有所调降?还是会继续保持?

 美联储是否会尽快结束加息,早于此前外界普遍预计上半年除这次加息外还会有12次各25个基点。从现在的4.5%4.75%区间上升到5%5.25%,这样的预期是否会变为现实主要基于目前的通胀回落的趋势能否持续。因为美国目前的通胀水平依然离美联储设定的2%的中期目标还是高出不少。因而能否保持通胀持续回落趋势就显得至关重要的。但它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服务业价格上涨能否得到有效控制。这直接影响服务业主导的消费驱动型的美国经济。由于服务通胀具有一定的韧性,美国核心服务业的通胀水平占整个核心通胀率PCE权重接近50%,特别容易受到工资推动的通胀的影响,所以商品价格通胀率下降趋势是否足以抵消服务业通胀仍值得关注。

3,此前,市场人士普遍乐观预期美联储下半年将停止加息,甚至转而降息,但此次美联储主席继续强调年内不会降息的立场。您是如何判断美联储降息的日程?

 美联储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表态是,是因为考虑到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与对抑制通胀的滞后影响,防止过早降息会削弱此前紧缩政策的效力,可能再次引发通胀反弹,这又不得不考虑重新加息,就会出现我们通常讲的政策有效性冲突问题,就会使美联储抑制通胀的努力复杂化。因而何时降息,需依照实际情况相机抉择,关键是看美国实体经济的衰退程度。若通胀情况持续改善,加息又造成实体经济出现明显衰退,美联储立场会发生改变。另外一个可能的理由,就是近期美股走势较强劲显示市场对货币政策转向带来金融状况放松的预期再度升温,影响通胀预期管理。所以,有必要打压市场关于降息的预期,强调继续采取保持现有货币政策的立场。

4,去年,您预判美国经济在今年一定会陷入衰退。最近,IMF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中,上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去年10月的2.7%上调至2.9%,其支撑因素是美国经济“软着陆”的希望增加,您的观点如何?

 从美国已公布的数据看,形势并不乐观。202212月美国M2指标出现史上首度负增长。当月美国M2同比增长率为负1.3%,这创下自美联储1959年开始跟踪该指标以来的新低。众所周知,美国与中国的金融结构完全不同,中国是银行信贷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而美国是资本市场主导的直接融资体系,所以影响美国经济走势的主要看广义货币供给。M2增速下行,它反映美国经济持续降温,货币供给减少也意味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上升、社会总需求增长放缓。另一个关键指标就是劳动力供给,新冠疫情对美国劳动力市场产生了中长期影响,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许多劳动力永久退出市场,选择提前退休,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移民减少等因素造成对劳动力供给拖累,就业参与率难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目前美国的劳动力市场持续显示出对工人的强劲需求,而劳动力供应却有限,造成工资上涨压力过高,制约企业生产投资。所以,现在判断美国经济能否“软着陆”,仍为时过早,尚存在变数。

5,本周是超级议息周,除了美联储还有欧洲央行等多家央行发布最新利率决议。您认为,伴随美联储加息放缓,全球是否也跟随放缓?对于中国来说,此前一直逆周期调节,不断降低利率,接下来,中国的货币政策会继续宽松吗?

 这种可能性较大,相向而行,保持政策协调性,尤其是对开放程度较高、允许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经济体而言,可以减小受美联储货币政策对这些国家的溢出效应影响。尤其是今年欧洲经济衰退风险整体在上升,包括作为欧洲经济引擎的德国也是如此。但不管怎么说,对于中国而言,美联储政策若从鹰派转为鸽派,采取温和态度,给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中国的情况与美国不同,不存在高通胀风险,我们主要是国内总需求不足,政府已经发布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中国货币政策不存在紧缩的理由,今年货币政策还是会维持中性适度宽松的基本基调。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畅通服务中小企业的毛细血管,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6,随着美联储加息的靴子落地,隔夜美股在尾盘阶段显著拉升。如何看待美联储加息对于全球资本市场在今年的影响?

 美联储加息的靴子落地对全球资本市场是利好,因为全球美元流动性增加,货币宽松预期上升。对中国股市也是利好,跨境资本流入会增加,因为今年国际社会大都看好防疫政策优化后的中国经济复苏前景。再加上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在不断提速,要知道法治是增强投资者信心,提振市场预期的基础和保障,即将全面推行的IPO注册制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来源:第一财经广播

作者:孙立行,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