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上海两会】21世纪经济报道 | 王振等:上海2023年GDP增长锚定5.5%以上 剑指国际数字之都

日期:2023/01/16|点击:174

2022年是上海市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大关的第二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也连续两年超过4万亿元,2个“4万亿”为2022年画上了句号。

111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下简称“报告”),希冀2023年,上海市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以内。

数字经济成为今年报告的重要关键词,明确未来五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8%,数据要素全域赋能、生产生活全面转变初步实现,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

18%的比重,相对还是一个比较谨慎的数值。”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数字经济一直以来都受到中央和地方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投资很多,比如5G网络、数字中心等,相关的政策配套也在逐步完善。2023年作为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的开局之年,在数字经济发展上应该有所收获,特别是上海等一线城市,会有更多的机会。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要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数字技术人才集聚、应用场景开发,以及数据资源流动开发、数据跨境流动几个维度同时发力,重点抓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元宇宙三大领域,扩大先发优势,加快形成规模优势和国际竞争力。

过去五年成绩单

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的成绩,上海市生产总值连续两年突破4万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8万元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7608.2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4.2%左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件左右。

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两年超过4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五年累计达到1030亿美元左右、比上个五年增长15.8%左右。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4万亿元。五年累计新设各类市场主体225.1万户,比上个五年增长52.7%,每千人企业数量增加到111.1户、位居全国第一。

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高技术船舶、新材料、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达到20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分别从2017年的7642家、1665家增加到2.2万家、4942家。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持续完善。

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持续增强。3家国家实验室成立运行,新型研发机构、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分别达到17家、15家。4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工建设,5个设施建成投用。

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高起点推进,“王牌”作用更加凸显,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入境便利化、大飞机制造“一司两地”监管模式、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监管创新等重大支持政策的相继落地实施。此外,自贸试验区“离岸通”等重大功能平台建成运行,配合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创制性制定15部浦东新区法规。

在新的一年,报告提出,浦东要推动实施综合改革试点,配合制定浦东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推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政策在浦东特定区域复制推广,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贸易结算和海外融资服务。新增25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打造国际先进技术应用中心、国际人才发展引领区。

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展望2023年,上海除了继续优化巩固国际消费中心功能和国际金融中心功能,更是进一步锚定国际数字之都。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在高质量发展方面,今后五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8%,数据要素全域赋能、生产生活全面转变初步实现,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

“上海有很好的基础发展数字经济,但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龙头数字经济企业,像杭州的阿里巴巴和深圳的腾讯。”曾刚表示,下一步上海可以考虑培养和引进,同时通过中外合作的方式,选择扶持本土一家或几家中小型数字经济企业,使他们快速做大做强,成长为领域中的头部企业。

稳增长促消费是今年的关键词。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率先提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过去五年,上海新增各类首店4881家。报告提出,2023年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全力打造东、西两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办好“五五购物节”等重大促消费活动。

王振指出,要有一些突破性举措来扩大消费,除了发放消费券、举办消费节、促进夜经济,还可以考虑鼓励和支持使用公积金来刺激家居装修新消费,甚至考虑在某些领域实施消费抵扣所得税政策。“东、西两片国际级消费聚集区的建设,主要是打造国际进口商品消费集聚区,通过一些积极的配套政策,可扩大国际进口商品种类,降低进口商品价格,增强上海的国际消费中心功能,集聚国内外消费力。”他说。

过去五年,上海的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持续强化。原油期货、“沪伦通”、债券通“南向通”、公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创新产品和业务推出,全国首家外资独资证券公司、公募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一批金融业开放项目落地。

2023年将持续发力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功能。报告指出,推动实施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建设行动方案,深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

“深化外汇管理,是促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改革举措,特别是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功能,这是新时代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任务,更需要对标国际,深化外汇管理改革。”王振说道,要借鉴国际通行的金融监管规则,进一步简化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流程,推动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探索区内资本自由流入流出和自由兑换。


文字:21世纪经济报道|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