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王泠一:品读诗画江南的地情方志丛书

日期:2022/11/24|点击:56


20221118-22日,被誉为江南文化盛典的上海书展重新回归线下生活。作为盛典活动的参与者,我更加关注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推出的献礼图书——2022年“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第四辑)。该套丛书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编,上海通志馆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出版发行。具体到第四辑的五本图书主题分别为: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和南汇,正好对应上海市郊五大新城建设;体现了江南文化的魅力和上海发展的战略版图!

2022年上海书展恢复线下举办

 在我看来:五大新城首选隶属于诗画江南范畴。可以说:二千多年来,在山水花木月夜晨昏之中,江南从地理空间名词逐渐发展成为人文空间名词。今天,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如何将长三角共有的江南文化品牌更好地传承和展示、传播,就成为了地方志研究者的共同关心议题。我曾经多次和江苏、浙江的智库人员交流,地情普及是公约数!

 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一直以来以具有“反映上海历史、具有方志特点、贴近社会关切”的地情普及读物为目标。需要指出的是:编写出版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是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通志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指示精神,紧密围绕地方志主体工作,发挥地方志在服务大局方面的积极作用,突出上海地情特色,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地方志文化品牌的重要举措;目前在社会各界已产生积极影响。

 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服务上海五个新城建设和规划工作

 党的二十大前后,关于上海本土发展战略中最主要的概念就是五大新城。如早在2017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其中就明确提出:将位于重要区域廊道上、发展基础较好的——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这五个新城,培育成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接着是在20211月,“五个新城”首次写入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以五个新城建设为发力点,优化市域空间格局;当年就得到上海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高度赞赏。20213月,上海市政府发布的《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至2035年,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和南汇这五个新城各集聚100万左右常住人口,基本建成长三角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而我此后参加的高端智库研究课题也预测:至2025年即十四五规划末,这五个新城常住人口总规模达360万左右,其新城所在区的GDP总量达1.1万亿元;同时,新城基本形成独立的城市功能,初步具备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地位!

 值得指出的是:这五大新城,历史上就是江南文化的重镇;在新中国的发展进程上都立下过汗马功劳,自然值得地方志工作者加以铭记。以2022年“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第四辑)中的《走进南汇》为例,就可以一叶知秋地加以说明了。《走进南汇》着眼于南汇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红色的历史文化、重大的现代化建设成就和人文风韵四个方面,生动通俗地介绍了南汇地区特有的发展历程。透过本书,就不仅可了解到南汇这片土地的过去,例如地理环境的变迁、名称的由来乃至于先民的衣食住行,也可以认识到南汇这座新城在21世纪的市政建设细节,例如规划洋山港的决策经过、开挖滴水湖的神秘故事和创造“特斯拉速度”的临港产业区。我曾经在本世纪初的五年连续对南汇进行过战略研究,主题是洋山深水港兴起之后如何合理规划产业、资源包括历史文化资源和人口、环境之间的平衡;到过南汇几乎所有的历史名镇、考察过其和江南文脉相连的线索,当时就觉得有必要出版地情志书。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洪民荣在主题活动上演讲时的留影

 如今由吕志伟和吴一峻两位地方志专家通力完成的《走进南汇》,就充分满足了我多年前的愿景。其中,吕志伟为上海通志馆史志研发部主任,主要从事方志学、文献学、上海史研究工作;吴一峻为上海通志馆馆长,主要从事上海史、口述史、旧方志整理领域开发研究。

 吴一峻馆长就告诉我:南汇是上海最年轻而富有生机的地区之一,全境“因海而生”。亘古千年的长江和钱塘江来到东海之滨交臂相拥,滔滔江水裹挟的泥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淤积沉淀,便孕育了地处上海东南的“南汇”。南汇的土地是一直向东海延伸的。2000 多年前,南汇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隋唐以后,长江流域人口不断增加,大量天然植被和森林被开垦,水土流失加重,长江挟带的泥沙迅速增加,成陆速度不断加快,海岸线不断向东推移。距今1700 年前到1000 年前,西起周浦、下沙、航头东至祝桥、惠南、大团一带的南汇中部地区已经成陆。后在南汇三灶、大团地区出土的宋代瓷片和陶片证明了这一点。南汇地区年均淤涨21 米,成为上海成陆最快的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南汇更是做出了历史贡献。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洪民荣研究员告诉我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汇人民“向大海要地”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走进南汇》就记载:人民塘围垦,造地29.86平方公里;胜利塘、七九塘围垦,造地43.64平方公里;八五塘围垦,造地4.74平方公里;九四塘围垦,造地21平方公里。改革开放时代:1995—2006年,各围垦造地公司对东滩实施五期围垦工程,造地146.67平方公里;1997—2000年,各滩涂围垦公司对南滩促淤围地5平方公里。20029月至20056月,上海港城公司先后实施圈围大堤工程和围区吹堤工程,造地33平方公里。据统计:从1726年设立南汇县到20094月撤销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的283年里,南汇人民“向大海要地”453.62平方公里。熟悉三农发展课题的洪民荣研究员还介绍说:海塘促进了集镇的形成。筑塘必挖随塘河,塘身两侧水上交通便利,有助于吸引移民定居,由此海塘沿线逐步形成集镇。如古捍海塘一线形成周浦镇、下沙镇、航头镇,里护塘一线形成祝桥镇、盐仓镇、惠南镇、大团镇,钦公塘一线形成黄路镇,彭公塘一线形成老港镇、新港镇。而随着一线海塘的东移,老海塘往往在夷平后被改造成公路干线。

 而目前,南汇新城作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主城区,规划范围为大治河以南,上海绕城高速(G1503)—瓦洪公路—两港大道—中港以东,规划总面积343.3平方公里。至2025年即整个十四五规划期间:南汇新城将按照建设长三角城市群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总体定位,围绕“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总体目标和“最现代、最生态、最便利、最具活力、最具特色”的发展要求,着力塑造“国际风、未来感、海湖韵”城市风貌,全力建设高能级、智慧型、现代化的未来枢纽之城。人工开发的滴水湖区域,是南汇新城的规划重点和新旅游胜地

 人工开发的滴水湖区域,是南汇新城的规划重点和新旅游胜地

 预计到2025年,南汇新城将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核心承载区,初步建成“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链接全球、辐射长三角的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初步建成令人向往的“东海明珠”和新城建设的标杆典范。

 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的落成,已经产生世界级的影响力

 其中,南汇新城示范性的顶尖科学家社区蓝图,特别令人向往。其地利是位于滴水湖南侧的国际创新协同区,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其中示范样板区面积约1.1平方公里,以“领先未来20年的科技战略力量,储备未来50年的科学资源”为战略使命,聚焦重大科学问题和前瞻性基础研究,着力打造新时代重大前沿科学策源地,形成为科学家服务的专业化、定制化产城融合区。而随着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的开工建设和落成,顶科社区将充分发挥顶科论坛品牌效应,广纳世界一流科学家和各类领军人才,打造全球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顶尖学术交流及创新创意碰撞的国际会客厅,同时将大幅提升上海的城市科学硬实力。

 顶尖科学家社区将突出数字、低碳和智慧的综合发展特色

 尽管面向未来、面向领军发展,我还是希望南汇新城能够进一步保护好江南文化的诗画底蕴。因为江南,是诗画,是憧憬,更是向往!而江南的品位,是意境文化,更是诗性文化。

来源:第一财经11-18

作者王泠一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