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大历史性成就和变革,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同样是顺应时代之需形成发展起来的。
一、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实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但是也有两个没有“变”。
一是基本国情没有变,即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初级阶段也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一个有梯度、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从初级阶段百年进程来看,现在的“新时代”就是初级阶段的最后完成时期。而初级阶段的完成,其前提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所走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我们再有30年左右的时间,就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两个没有变”的另一个没有变,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但是中国之于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重新站立在世界舞台之上转变为今天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从中国看世界转变为世界看中国。无论是世界力量格局出现“东升西降”,还是在这个大格局下发生的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变化,中国都在其间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样的国际地位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性问题,还要解决全球现代化进程中的普遍性问题。
二、顺应资本主义现代化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百年变局”除了世界力量格局变化以外,还有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生态危机、经济危机等系统性危机倒逼现代化转向。
一般来说,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肇始于16世纪至18世纪西方形成的资本主义和工业文明。长期以来,现代化往往被等同于西方化、资本主义化、工业化。但是,通过资本主义实现现代化的西方发达国家是靠对外掠夺、对内剥削等发展起来的,当这种掠夺、剥削超过了现实条件允许的限度,便是危机发生之时。生产超过需求,就会出现相对过剩,发生经济危机;开发超过自然环境自我修复的能力,就会出现环境恶化,发生生态危机。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必然是资本无限积累的逻辑与生态可持续发展间的冲突,必然伴随生态危机的周期性发生,就像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生一样。对于后发国家来说,照搬西方现代化道路的结果往往是,要么没有发展起来,要么发展起来了却成了西方的附庸、付出惨重的生态环境代价。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带来了资本剥削、民族压迫和生态破坏等众多普遍性问题,这种现代化注定是不可持续的。
作为批判和反思西方现代化即资本主义现代化弊病的产物,社会主义思潮、运动和制度就是试图超越这种现代化而探索某种可行性替代方案所进行的持续努力。需要指出的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的以民主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对资本主义现代化有批判和矫正,但始终没有创立社会主义制度。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固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另一种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更有条件回答好、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
三、顺应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现实需要
现代化肇始于西方形成的资本主义与工业文明,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现代社会是一个由工业逻辑和资本逻辑双重逻辑书写的社会。正由于两者之间的亲缘性,甚至可以说,资本主义现代化创造的就是工业文明。相对于依靠自然、利用自然维持生存发展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是一种文明新形态,但是这种新形态在为人类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带来周期性生态危机。严峻的客观现实促使人们反思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式是否可持续,开始认识到生态环境之于人类社会存续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到包括生态危机在内的生态风险直接影响人的生命安全和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世纪70、80年代,西方社会开始出现绿色理念、绿色运动、绿色政治,他们基于后现代的价值观,试图探寻一种可以替代工业文明的新范式。然而近年来,由于经济和安全上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加,西方社会的这些力量又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逐渐回归“物质主义”价值观。也就是说,西方社会、政党、国家政府在绿色发展上是摇摆的,即使是各种社会主义政党和运动也不可能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突破这个框架本身,所以也就谈不上解决资本主义现代化问题。而我国在这方面是认真的、坚定的,是有制度基础、文化基础和思想基础的。我国已经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将“绿色发展”确认为新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内容,已经将“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写进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是会搞下去的,而且是一定要搞成的。
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关乎工业文明的发展走向和现代化的发展出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勇于直面时代议题,主动担当时代使命,在领导中国人民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及其生发和建构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来源:上观新闻 2022-10-12
作者:轩传树,上海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