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杨雪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日期:2022/10/13|点击:153

上海市政府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新时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成就与展望”主题,介绍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发展有关情况。

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书记信亚东表示,这十年,上海金融市场格局日益完善,金融中心核心功能不断增强。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能力不断增强,上海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占全国比重约50%。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从2012年的528万亿元提高至2021年的2511万亿元。

这十年,上海金融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取得新突破,“沪港通”“债券通”“沪伦通”等平稳运行。直接融资规模持续扩大,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从2012年的3.9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8.3万亿元。

上海金融开放创新先行先试具有怎样的意义?我们来连线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雪峰

上海金融市场成交额增加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

《全球财经连线》:这十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大幅增加,取得这一成绩的原因有哪些?

杨雪峰:造成交易量提高的原因有很多。一是金融市场建设方面,科创板的提出,市场交易量大大增加,截至目前已经发行IPO 400多家,同时达到5.5万亿的市值。

二是市场开放方面。开放分两种架构,一种是早期的QFII、RQFII架构,另一种是沪港通架构。这两种架构,特别是沪港通架构,直接推升了整个市场的交易量。

三是金融产品方面,我们的证券市场推出了资产证券化产品,随着这些产品的不断推出,交易越来越活跃,交易量就会大增。

四是机构投资者。一些主题基金、指数类基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甚至出现了“千亿基金经理”。随着这些基金的发行和入市,将会直接推升交易量。

五是交易层面。中国有很大的散户市场,散户的交易量也是巨大的。这造成了交易量的大增,特别是在“牛市”的时候,我们的交易量是惊人的。

六是中国资产的吸引力。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的资产越来越受到境外投资者的青睐。

强烈释放金融市场开放信号

《全球财经连线》:上海金融开放创新先行先试,对我国金融业开放有怎样的意义?

杨雪峰:一是强烈释放出金融市场开放的信号。开放能够打通我们和国际市场的连接,此时金融风险极容易传递到国内来,随着美联储的加息,资金容易从本国市场流向美国,我们的开放如果过快、过大,就容易造成这种金融风险。上海做先行先试,实际上能够提升我们开放的决心。

二是可以提高上海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水平或国际化水平。上海推行先行先试,从补缺上来说,比如离岸市场得到较快发展,就能够推动上海(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

三是控制风险。上海先行先试实际上是一个控制风险的过程,比如说由上海来做一些产品,风险就控制在上海的范围内。随着开放过程中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就可以实现从先行先试到不断发展到其他地方。

 

      来源:21经济网 2022-10-11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