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段钢:彰显“这一优越性”

日期:2022/10/11|点击:97

我们党一以贯之坚持的人民至上价值理念,鲜明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了谁、依靠谁的重大问题。

它不同于传统社会君主至上、现代西方资本至上等特权思想,也不同于各种官僚主义思想,而始终强调人民是政党、国家、社会组织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根本点。

这一语境下的人民,不是“封建君王的臣民”,也不是西方学者眼中的“乌合之众”,而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历史创造者,是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和人类社会革命的决定性力量。

进一步来看,人民至上价值理念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西方人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人民思想的融合创新与时代表述。

中国传统文化有丰富的民本思想。《尚书》“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民本视角,被唐太宗引为“民可载覆舟”的治国理念。

古希腊斯多亚学派强调,每个人“为公共利益,互相尽义务,给予和得到”。黑格尔、费尔巴哈的人学思想深刻影响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与传播。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解放以人类解放为前提和路径,“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价值理念,并注重从不同层面阐发、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一优越性,提炼出群众路线这一制胜法宝。

我们党所提倡和践行的群众路线,蕴涵着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向群众学习、为群众服务的人民至上价值理念。它不仅强调人民群众是力量来源,也强调以党的卓越工作有效聚集群众的智慧,并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拼搏、奉献、服务。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扶贫工作中,我们党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关系,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技能,组织、引导、支持贫困群众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在这里,正确政策的有效执行以及党的感召力、凝聚力、激励力的有效彰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性、激发人民群众创造智慧的科学逻辑。

 

来源:解放日报 2022-10-11

      作者:段钢社会科学报社社长、总编辑,上海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