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刘阿明:新形势下如何提升“中国方案”的国际传播效能

日期:2022/09/09|点击:109

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上升,中国正在快速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在跨国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声音在全球治理的各个领域都受到欢迎和重视。为了增进全世界人民的福祉、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如何让世界理解、接受进而配合“中国方案”,需要我们不断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从五个方面着手,提升“中国方案”的国际传播效能。

第一,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坚定四个自信。一方面,充分认知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面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发出中国声音、提出创新型建议,引领全球议题的应对和解决,是中国的大国责任。另一方面,在现有“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下,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我们在对“中国方案”进行国际化解读和推广时应有的勇气和底气。

二,处理好传播者与聆听者之间的关系,做到换位思考。由于东西方文化和思维差别巨大,中国与周边国家在综合国力、人口结构方面也存在相当落差,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受众对于同一件事的理解可能大相径庭。因此,做到换位思考,从小国角度,从有着不同历史经历和语言习惯人群的视角,推进“中国方案”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是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路径。

三,处理好传播中“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提高传播技巧。中国国际传播的硬件条件越来越好,但并不意味着传播的效果正在自动同步变好。要想将“硬实力”成功转化为中国方案的“说服力”,需要增加传播的技巧和艺术。总体而言,越是能精准切入到受众熟悉的场景,以直观、形象的表达淡化“宣传”的色彩,越容易引发同感共情。同时,细致和耐心是传播工作能够长远赢得认同所必需的要素。

四,培养能够在与西方话语体系对话中发出“中国声音”的传播人才。国际传播有着自变量的特征,高层次国际传播人才在诠释“中国方案”时具备最大的主动自觉性。他们通过内化“中国方案”的要旨、精髓,通过主动挖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内涵,再以适当的国际话语表达出来,让“中国方案”变得生动和宜于理解,并进一步对全球治理的话语体系进行再建构。

五,做好自己的事情,夯实对外传播的根基。国际传播也有着因变量的性质。听其言观其行,行动胜于话语。正因为有了过去四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才逐渐被国际社会所重视和欢迎。因此,做好自己的事情,成功实现将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体目标,是提升中国国际传播效能和话语权的定海神针。

 

来源:澎湃新闻 2022-09-06

      作者:刘阿明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