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王佳: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

日期:2022/08/30|点击:120

着眼于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临港新片区加大高水平开放风险压力测试力度,在攻坚突破中进一步为全国自贸区发展探路破局,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36个全国首创案例

作为我国开放创新试验田,临港新片区形成了87个具有代表性、引领性的案例(其中36个为全国首创),基本打造出以“五自由一流动”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框架。

一是投资自由方面。

特斯拉以及全国首家跨国金融集团独资的金融科技公司等一批项目率先落地临港新片区;执行我国首个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承诺先行先试扩大金融、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投资开放。

二是贸易自由方面。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构建“六特”海关监管模式,优化贸易监管、许可和程序要求;在全国率先实现集装箱重量验证智能监管,实现安全便利通关。

三是资金自由方面。

在全国率先试点取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资本金专户;推进跨境资金收付便利,实现数字化的跨境支付结算模式;打造以跨境金融和离岸金融为特色的滴水湖金融湾。

四是运输自由方面。

实行“中国洋山港”籍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在全国率先推出全模式套泊作业实船试验;优化国际船舶登记流程,实现“一次申请、多证齐出”的多证联办模式,显著提升登记便利程度。

五是人员从业自由方面。

比如,深化涉外职业资格管理改革,放宽境外人才从业限制;建立重点单位“白名单”制度,率先试点电子口岸签证制度。

六是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方面。

投入使用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探索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和“一行业一清单”的正面清单模式,进一步落实上海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国际数字之都的总体要求,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

推进实施全方位高水平开放

      面向未来,临港新片区需要推进实施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持续深化差别化探索,加大压力测试。

      第一,加快实施高标准货物贸易便利化新规则。

      优化贸易监管模式,提高海关通关作业的可预期性和国际合作能力,深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改革,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由口岸通关执法向口岸物流、贸易服务等全链条拓展。

      第二,加速提升跨境服务贸易自由化水平。

      缩减上海自贸区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扩大跨境服务贸易“非当地存在”的适用范围,进一步开放运输服务市场,实施更加便利的人员往来服务。

      第三,深化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

      扩大金融服务开放的领域,允许国外金融机构在国内开展新金融服务。在监管方面做到一视同仁;对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注册牌照要求,缩减并加速其审批流程,放宽其申请要求。

      第四,提高外商投资的开放度和透明度。

      目前,临港新片区已率先实施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与企业名称申报承诺制,投资环境持续优化。下一步,应努力在投资开放程度上达到国际中上水平,探索实施高标准外资准入后国民待遇的实施路径。

      第五,实施更高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

      要进一步发挥浦东立法优势,争取扩大知识产权保护的适用范围,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制度,将海关知识产权边境保护的适用范围从进出口扩展到过境产品等。

      第六,进一步扩大数字经济开放范围。

      要进一步创新数据跨境流动领域的相关制度,积极推进国际数据产业发展和国际数据港建设,深化公共电信服务的对内对外开放和市场化竞争,开放与数字科技密切相关的增值电信业务。

      第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

      要进一步提高公共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与透明度,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和效率。同时,建立新型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完善以信用监管为核心、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来源:解放日报 2022-08-30

      作者:王佳,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