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首艘粮食援助船离开黑海港口前往非洲,运送大约2.3万吨小麦。据通报,这艘船从皮夫坚内港出发,前往东非国家吉布提,为埃塞俄比亚送去粮食援助。
自7月下旬,俄、乌两国就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问题与联合国、土耳其签署协议以来,从黑海港口出发的运粮船已有20余艘。
其中,土耳其扮演的角色令人刮目相看。俄乌冲突让土耳其成为了俄罗斯与美西方之间的平衡者,进而成为寻求重构全球秩序的重要参与者。俄乌冲突爆发后,土耳其先是加入西方阵营,对俄罗斯进行强烈谴责,但它又独立于西方阵营,没有参与对俄制裁。随着俄乌冲突进一步发展,土耳其摇身一变成为俄乌之间的调停者。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对北约集团和俄罗斯关系有充分评估和拿捏:他认识到,就像土耳其学者伊尔汗·乌兹格尔所指出的,无论土耳其对西方怎么卑躬屈膝,在北约集团那里还是不会受待见。但即使他做得稍微过分一点,北约集团也不能把他怎么样,只要这种“过分”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即不要直接站到俄罗斯一边去。所以,埃尔多安的策略就是对西方集团苛刻强硬,以获取更多利益;对俄罗斯相对友善,或者关键之处“帮”一把,就可为将来从俄罗斯那边获得利益积攒“功德”。没有参与制裁俄罗斯是表现之一,斡旋签署粮食出口协议是表现之二。
在世人眼中,土耳其在外交上善于搞“交易”。土耳其有它的地缘政治和身份优势,可以在以俄制美、以俄制欧与以欧美制俄之间任意切换,这种切换和交易看似游刃有余,其实质是“弱国”不得不在大国夹缝中图谋生存的无奈之举。不过,如果把土耳其在俄乌冲突中的政策取向完全定义为“交易性外交”,恐怕要陷入对土耳其战略地位的误判。
7月22日,在土耳其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斡旋下,俄罗斯和乌克兰在伊斯坦布尔分别同联合国、土耳其签署粮食出口协议。这份被称作“前所未有”的协议,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达成的首份重大协议。
埃尔多安帮助达成粮食出口协议,可说是一石三鸟:首先,在相当程度上帮助土耳其“洗去”了“交易外交”的刻板印象,展现了土耳其的“全球责任担当”,尤其是与其他欧洲国家只顾寻求俄罗斯的天然气替代,全无国际道义担当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
其次,有助于俄罗斯总统普京把“粮食危机”的责任归罪于西方集团,即俄罗斯从来不想制造粮食危机,是北约集团及乌克兰使得粮食无法运出。
第三,确保了土耳其的利益。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数据,全球45个国家的多达5000万人正濒临饥荒边缘,这些人口主要集中在非洲。过去的十多年来,土耳其一直在逐步提高其在非洲的形象,埃尔多安执政以来,已经访问非洲多达30次,非洲成了土耳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所在。粮食出口协议的达成,直接受益的就是非洲受灾国家,无怪乎土耳其媒体将粮食出口协议的签订看作“土耳其外交的重大胜利”。
自埃尔多安及正发党在土耳其执政以来,追求独立的外交政策,不仅积极参与中东地区事务,更把目光投向非洲和东方。西方社会对越来越“偏离”的土耳其对外政策非常不满,便冠之以“新奥斯曼主义”“泛伊斯兰主义”等标签。对此,我们应该特别谨慎对待。
2012年,时任土耳其外长的达武特奥卢撰写了一份《全球治理》报告。报告指出,应该重视地区组织在地区秩序发展中的建设性作用,并把欧盟、非盟看作范本。他还认为古老的丝绸之路也可为全球治理提供重要借鉴,因为它是一条“和平之路”。达武特奥卢的看法为人们认识正发党执政以来的土耳其外交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据此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什么土耳其会主导建立突厥语国家组织,可以进一步理解土耳其为什么对“一带一路”倡议那么热心,当然也可以理解土耳其为什么会在俄乌冲突中采取特立独行的立场。
2021年以来,土耳其先后与埃及、阿联酋、以色列、沙特修复了外交关系,与伊朗的关系也在上个月的土-俄-伊峰会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再考虑到在俄乌冲突中的外交高光表现,可以说,土耳其已经成为构建全球新秩序的重要参与者。当然,土耳其的外交政策能否彻底摆脱美国施加的紧箍咒,最终还是要看经济实力,在这方面,中土关系的发展应该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来源:文汇报2022-08-17
作者:郭长刚,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