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从成绩和数据来看,上海文化发展表现亮眼。比如,中心城区10分钟、郊区15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基本实现;坚持抓大作品、出大制作,《攀登者》《大江大河》《永不消逝的电波》《战上海》等11部作品入选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演艺大世界”成为国内密度最高的剧场群,三年内首发首演剧目达145部。
置身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进一步传承发扬城市精神、城市品格和城市文化,从文化建设层面不断稳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发展预期,构建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文化形象。
特别是,要从改革开放以来的上海伟大实践、新时代的辉煌成就中升华提炼上海文化的时代特质,在既有的城市精神中融入更多新时代文化基因。
对标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还应该在体现综合成效的同时,进一步彰显上海的独特风范,提升世界影响力能级。比如,大力提升上海文化的原创能力以及全球文化生产要素的配置能力,推进对上海丰厚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上海出品”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市场上占据更大份额,向世界传递积极的上海价值、上海精神。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要用心、用情去触摸感受城市的呼吸,讲述一个个立体、鲜活的上海故事,传达平凡个体对城市精神品格的自觉持守,在不断提升城市形象的过程中汇聚与时俱进的文明风尚。
来源:解放日报 日期:2022-08-16
作者:郑崇选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