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以下简称“5·17”重要讲话),发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全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创新的号召。时隔六年后,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前夕,通过学习和重温“5·17”重要讲话,我们再次明确了未来工作的前进方向和发展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擘画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蓝图
在“5·17”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院擘画的发展蓝图,我认识到,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
二是要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三是要搭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构建新的学术评价体系,全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创新。
四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既能把握正确方向又能激发科研活力的体制机制。
五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既能把握正确方向又能激发科研活力的体制机制。
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时隔六年后重温“5·17”重要讲话,我们愈发对其中的要点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在这个时候要以此为出发点,坚定信心,明确目标,为新时代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是作为一名社会科学研究的工作者,要把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同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努力运用自己的学科知识思考、回应现实问题。
二是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但通过集体和团队可以为研究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交流空间,促进个人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进步提升。
三是推动智库建设与国家政策紧密结合。专家学者深入的思考、探索、调研和总结是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的重要途径。
四是中国在世界体系中的价值和影响力一方面有赖于自身实力的提升,而与之配合的社会科学研究也能够助力这一过程,特别是需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这是社科工作者的责任所在和贡献要点。
五是面对国际社会上多方的竞争与压力,通过自己扎实的研究以可被理解和认同的方式持续发声,也是巩固和维护国家主权尊严、赢得国际尊重的方式和方法。
(方师师,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