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央视《新闻1+1》继续关注上海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相关话题。
在节目中,央视《新闻1+1》节目主持人董倩,通过与上海连线,围绕恢复正常的交通、生活、生产秩序等话题,采访了上海市民和有关人士,展现了全面复工复产复市第一天的上海街头、企业和商店的景象。
节目中介绍到,6月1日,快递行业迎来业务高峰,部分快递公司恢复到常态接近80%的水平;截至6月1日下午17时,部分品牌的共享单车用户骑行量已经达到疫情前同期平均值的70%;截止6月1日下午17时,上海地铁全网累计运送客流167.5万人次,恢复至疫情初期的近70%。
在介绍了上海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第一天的新闻背景后,央视《新闻1+1》节目主持人董倩与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张兆安进行视频连线,就“上海:全面复工复产复市”的有关话题进行了专访。
央视主持人董倩:
我们继续来连线一位来自上海的嘉宾,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张兆安。张先生,您好!就是现在上海是恢复正常了。那么在过去的61天里面,我想您也一定在考虑这个问题,就是对于上海来说,恢复正常的紧迫性在哪里?
张兆安(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
主持人好。我觉得,这61天来,对所有在上海人民来讲,生活确实是非常不容易,亟需恢复正常。今天,我们开始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人员可以开始自由流动起来。只有人员流动起来,我们才能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很好的条件。人员不流动,复工复产是没有办法进行的。
那么,从生产角度来讲,我们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像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停工停产两个月,对整个经济的冲击应该是可想而知的。另外,上海还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以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五个中心”建设,不仅是为了上海,而且还要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中国。从这个角度讲,不论是复工复产,还是我们正常生活的恢复,其迫切性就更加显现出来了。
现在到今年年底还有七个月时间,就像您刚才说的那样,我们要把因疫情影响而耽搁的时间抢回来,要把因疫情造成的损失尽快地抢回来。这样的话,生产生活恢复正常后,将会对我们上海乃至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支持。
董倩:
张先生,刚才您也提到了上海是“五个中心”,其中有不少中心都涉及外资企业。那么经过这两个月之后,怎么能够让上海的外资恢复信心?
张兆安:
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超大城市,经济外向型程度也比较高,也就是外资外贸企业非常多。一方面,要看到,这两个月以来,外资企业与我们国内企业实际上一样的,确实都碰到了生产经营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从短期来看,现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帮扶政策。就是刚才讲到的,最近出台了“50条”,它是全覆盖的,所有企业都能享受到这50条政策的支持。而且,政府还在花很大力气帮助外资企业、外贸企业渡过这个难关。这个效应会慢慢显现出来。
另一方面,从中长期来看,实际上上海继续扩大开放的步伐没有停下来,而且开放力度会不断增加。另外,上海法制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还在继续优化。这种情况下,对于外资来讲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所以,总的来说,只要开放步伐不停止、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还有中国这么大的潜在市场,我想,外资企业经过这一段困难时期之后,一定会克服因为疫情造成的生产经营困难,然后再获得新的发展。我相信,外资对上海的预期仍然会是比较看好的。
董倩:
张先生,您非常简短的用一两句话说一下,未来防疫和发展生产怎么平衡?
张兆安:
我觉得,就是要做到“两手硬”。从现在来看,我们已经开始逐步恢复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但是我们还要把疫情防住,特别是要守住不要出现规模性反弹这个底线。
董倩:
好的,非常感谢张先生。经过这两个月,上海深知恢复到平常的不易,也希望在未来的时间里面,能够抓紧时间,尽快恢复到一切如常。感谢您收看今天的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