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央视《新闻1+1》:白岩松连线权衡,共话“上海:重振经济50条”

日期:2022/05/31|点击:354



[片头]

解说:

上海下月全面复工复产复市。

原声(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

 “实际上从61日起,我们很多的限制都要进一步地取消。”

解说:

三千亿减负规模,50项政策措施。

原声(吴清):

 “这轮疫情对上海经济运行的冲击可以说前所未有,市场主体所遭遇的困境也是前所未有。所以,我们经济恢复和重振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

解说:

两个多月的艰难抗疫,“新闻1+1”今晚关注“上海:重振经济‘50条’”。


[新闻背景]

白岩松:

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后天是六一儿童节,但是对于上海的百姓来说,这一天绝不只是儿童节日这么简单。从61号开始,上海全面有序复工复产复市,这就意味着:这样的一些条款,比如说,住宅小区恢复出入,当然是中高风险地区和封控区、管控区除外;公共交通恢复运营;机动车包括私家车在内都恢复通行……对于在疫情下已经生活了两个月的上海市民来说,经历了难过、坚韧、委屈的一系列日子,那61号相当于时间重新开始了。

但是,上海这样一个大的经济体,想要重新恢复活力并不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可能就像中国老话说的,想要全面恢复肌体健康,需要三分治、七分养。近日,上海出台了重振经济的“50条”。那么这50条,哪些是“治”,哪些又是“养”,我们今天一起关注。

解说:

新增6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新增6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这是上海529日的疫情数据。这也是从525日以来,上海连续五天呈现阳性感染者数字下降的趋势。

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就显得迫在眉睫。就在昨天,上海发布本地的《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一口气推出50项重振经济措施,提出要从下月起全面复工复产。

原声(吴清):

 “《行动方案》一共包括了八个方面,50条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大的板块:第一个板块主要是全力助企纾困;第二板块主要是与复工复产复市相关的;第三板块主要是稳外资外贸、促消费投资;第四板块主要是强化支撑保障。”

解说:

这份《行动方案》,可以说社会各界期待已久。从4月中旬,有关部门就已经开始进行准备,内容涉及复工复产、恢复经济的方方面面。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助企纾困。从3月以来,两个多月的停摆状态,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来说,意味着长时间的低收入甚至零收入。对此,首先从房租、人工、社保入手,上海的《行动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原声(吴清):

 “针对企业的一些实际困难,从阶段性的缓交‘五险一金’和税款、扩大房屋租金的减免范围、多渠道为企业减费让利、加大退税减税的力度、发放援企稳岗补贴等等这些方面综合施策,实施缓、免、减、退、补的政策,多管齐下来为企业减负。”

解说:

从减免的相关措施中,我们注意到,上海的方案在国有房屋减免租金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从政策措施上鼓励非国有房屋业主或经营管理主体给予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六个月的房屋租金减免。在复工复产方面,《行动方案》明确要求要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复市的不合理限制。

原声(吴清):

 “实际上从61日起,我们很多的限制都要进一步的取消,企业复工复产的审批制度也要取消,也就是61日以后就不存在所谓的‘白名单’了。”

解说:

4月中旬以来,上海首先以白名单形式推进复工复产,但主要针对汽车、芯片及医疗制药等大型企业。而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上海中小企业就有49.8万户。

原声(吴清):

 “这轮疫情对上海经济运行的冲击可以说前所未有,市场主体所遭遇的困境也是前所未有。所以,我们经济恢复和重振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

解说:

上海统计局的数据:受疫情影响,4月份上海全市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61.6%,其中小型工业企业同比下降近70%。上海外贸进出口总额也同比下降36.5%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是同比下降48.3%。今天,上海发布“61日起全市住宅小区恢复出路,公共交通恢复运营,机动车恢复通行。”


[视频连线]

白岩松:

接下来我们马上连线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权衡。

权教授,您好!我查了一下,昨天上海的本土确诊病例是6例,无症状感染者是61例,在这样一个数据背景下,怎么看待后天全面有序的复工复产复市?这是否反映了很强的紧迫性?

权衡(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我觉得这非常重要。我们现在疫情防控到一个新的阶段,取得重要成果之后,就应该要加快复工复产。这次疫情冲击的影响,这两个多月当中,各类市场主体,包括我们的商业企业、工业企业、制造业、服务企业,各类大中小企业,应该说都受到很大挑战,碰到一定困难,包括用工、现金流、资金流、供应链等等都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在疫情防控到新的阶段后,出台这些政策,尽快推动复工复市,也符合中央提出的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对上海这样的全国最重要、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既要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同时经济也要保住。而且这不仅是对上海经济社会自身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对促进整个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对保住全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意义都非常重大。

我们前面从经济数据看到,应该说受影响还是比较大的。那么,通过这些政策,能够帮助企业走出困难,让投资者,包括外资企业、商业企业、外贸企业等,都能够有信心、有好的预期。这对整个上海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高效统筹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白岩松:

权教授,相关的新闻发布会上用了三个“前所未有”,那就是这个疫情对上海经济运行的冲击,对市场主体遭受的困境,还有恢复和重振面临的挑战。但是这只是一个结论——三个“前所未有”。从具体的数字或者说具体的角度来说,您怎么看这三个“前所未有”?


权衡:

首先,就是这次疫情有它的特殊性,特别是它快速的传播。对于上海这个特大城市,是一个经济密度大、人口密度大、流量又比较大的经济体,确实对整个经济要素的流量带来很大影响。因为疫情冲击,人的要素不能流动了,其他物流要素也不能流动。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经济中原有的产供销、企业的人财物都受到一定冲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这个微观经济主体的运行,这个冲击应该说也是比较大的。

另一方面,对我们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来讲,接下来这样一个特大型城市如何快速启动,特别是要让城市恢复如常的生活,让经济进入正常的运行轨道。对整个经济的产业链、供应链,或者说整个国民经济恢复正常的循环,我觉得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这次八个方面、50条政策建议,都是聚焦当下的这些困难和面向未来的经济复苏可能面临的挑战。我本人对上海迎接这些挑战和压力还是有信心的,对整个长三角,对全国,我想也是同样的。这个50条政策,对我们整个经济的恢复,迎接和战胜暂时的困难,帮助企业走出困境,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我想,我们还是应该有这样的信心。


白岩松:

上海这样一个特大的城市,经济肌体全面恢复健康,我说可能得三分治、七分养。这个“养”,就需要我们拿出真金白银来,那么这次的“50条”,加上3月份的这个“21条”,恐怕上海市政府要拿出3000亿左右这样的一个资金去帮、去养。但是去年上海整个财政收入才7700多个亿,这回拿出的钱几乎就占到了40%。我们应该怎么算这笔账?

权衡:

您说的很对。大家都注意到,我们大概算一算的话,我们去年上海的公共预算财政收入是7700多亿,这次通过对微观企业主体各种退、减、缓、补、交等综合施策,受惠的总数达到3000亿,占到我们去年上海公共预算财政收入的40%,应该说这个力度是非常大的。

那为什么这个力度要这么大?主要的一个背景,是上海这个特大型城市,到2021年年底,各类市场主体大概有318万户,这里面,平均1000人以上的企业就要占1/3多一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拿出这么大的帮扶力度,一方面从眼下来讲,是帮助企业摆脱各种各样短期的、暂时的困难。从另一方面来讲,我觉得更重要的是,通过这3000亿,能够帮助企业树立信心、强化预期。如果企业保住了,经济活动的主体保住了,那我们整个社会的就业,整个经济增长大的面就保住了。如果这个保住了,那我们以后的经济增长,包括我们的税收、就业、民生、社会保障,应该说都会源源不断的得到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


白岩松:

在上海,您刚才说有300多万的市场主体,可能超过1000人的会有一定比例。但是,还有相当多的中小微企业,上海有很多特别好的零售企业,还有街边的餐饮等等。那么,这回出台的政策如何能帮到他们?有的可能还面临要倒闭的情况,如何保证他们能活下去?

权衡:

是的,对中小企业,这次的救助力度也非常大。因为对上海来讲,我们有一个特点,就是整个经济当中服务经济占比达到76%。在这些服务经济里面,除了一些中高端的服务业,包括生产型服务业等以外,我们还有大量的生活型消费业,就像您刚才讲到的这些街边小店等,还有各种中小微企业。我们说,这次疫情冲击,它不同于经济危机那样的市场冲击,它是一种外部的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如果帮一下,能让他们摆脱困境、活下来,就会对以后的就业有帮助。我们知道,中小企业占到我们整个就业的75%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保住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实际上就是保就业、保民生。我觉得这个不仅是一个经济的问题,而且对社会的稳定发展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白岩松:

在整个全面复工复产复市过程中,对于企业来说有两大挑战,一个是人能不能回来,现在开放了,可能会好一点。接下来的一个就是防疫成本特别高,比如说核酸检测、留出(隔离)空间等等。这一次如果能降低他们的防疫成本,是不是反过来说,也就是给了他们真金白银的支持?


权衡:

50条当中,应该说充分考虑到了在疫情冲击当中,企业的复工复产额外增加了一些与防疫有关的支出,包括人工成本的增加,包括防疫成本,核酸检测、抗原检测这些方面的费用,也包括生活方面的费用,因为闭环管理期间这些方面费用可能都需要企业来负担。那么,政府考虑到这些企业的实际困难,帮助企业轻装上阵,采取了一些补贴,通过市区两级补贴防疫支出、减轻企业负担,能够让企业减少成本方面的压力,尽快的、顺利的开启复工复产这样一个进程。


白岩松:

在上海,其实外资企业也是广受大家关注的。最近大家议论的比较多,说担心上海还包括其他地方有很多外资企业可能会转到越南、转到其他地方去。那么这次50条当中有一句话叫“切实修复和提振外资企业的信心”,您觉得,最关键的提振外资企业信心要做什么?



权衡:

首先,我觉得,对这个外资企业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上海也包括全国其他地方一直都在讲的,就是不断的优化营商环境。我想,这个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的构建,一定是对外资企业最重要的稳定剂,也是增强他们的信心。

这次疫情应该说对外资企业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疫情的不确定性以及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短期遇到的困难,外资企业也出现了一些信心上的影响。这次50条也专门针对这个问题,除了我们对外商投资企业有一些支持、扶持的计划,包括及时召开全球外商投资大会,在外贸方面也有一些专项资金扶持。把这些都拿出来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实际行动,帮助企业稳定信心,特别是稳定好上海经济的基本面,稳定好长三角的经济面,因为上海外资的经济联系效应应该是在整个长三角乃至全国。上海经济稳定、基本面保住,全国经济的基本面保住,那么整个外资的信心也就稳住了,外资的预期也就得到很好的保证。从长远来讲,我们也看到,像一些著名的外企最近也有提出到上海来落地签约,像欧莱雅公司等。这也是说明,从长远看,外资对于上海的投资、对全国的投资的信心还是非常充分的。


白岩松:

接下来要说一个大件商品,那就是汽车。在这个重振经济50条当中,过去上海的汽车牌照几乎是全国最难获得的。但是这次一下子要增加4万个非营业性的客车车牌。这对上海来说,绝对是一个大动作,也要做好未来可能会更堵的准备了。您怎么看待这个大动作?

权衡:

这次在50条里,在促进消费方面,提出以大宗商品为抓手来促进消费增长。我们说,整个消费在国民经济当中处于基础的地位和作用。汽车消费的联系效用、带动效应特别强,尤其是上海汽车的产业链、供应链分布,与全国和长三角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些龙头企业特别是龙头制造企业能够尽快复工复产,带动的就不是某一个企业,而是整个汽车行业乃至全国汽车产业的复苏。

对汽车消费来讲,最重要的是要有市场。大家都知道,上海是通过牌照(来管理)。为扶持这个产业的发展,并带动全国的汽车消费,这次把牌照增加4万个,这会有利于扩大汽车消费,并发挥消费在经济复苏发展中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



白岩松:

权教授,接下来咱们必须要谈一下就业,因为就业是第一民生。在这50条中,特别谈到对保就业的企业要给予支持。然后,但凡是今年上海毕业的大学生,如果签了一年合同,你招了的话还直接补2000元。怎么看待这个动作?


权衡:

首先要看到,今年全国大学生毕业生数量创了新高,达到1076万,上海也要有逾22万毕业生。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怎么来解决就业。再加上疫情冲击,我们这两个多月也是毕业季、是各方面工作岗位招人的时机。因为疫情的影响,就业的压力就特别大。再加上如果中小企业困难增多,那么他们吸纳就业的能力可能就会受到限制。

考虑到这些问题,这次50条里面就把就业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包括刚才您提到的“稳岗补贴”,还有就业补贴,也给企业补贴,鼓励他们尽可能的吸收社会就业。这个工作做好了,对政府来讲,对于稳定经济发展、稳定整个社会都会起很好的作用。

所以,这个50条的不只是面向经济的政策,其实背后更多的还是考虑社会发展、就业发展、民生发展,这个50条还是考虑的非常系统、很全面的。


白岩松:

非常感谢您带给我们解析,谢谢!我不仅过去想念,现在已经开始期待那个充满烟火气和活力的上海了。上海,让我们尽早相逢!


来源:央视《新闻1+1》,2022530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