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党建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李骏:在深入建设人民城市上聚力突破

日期:2022/01/06|点击:405


编者按   市委书记李强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上海将召开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要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在市政府党组会议上指出,要按照十一届市委十二次全会要求,坚决用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作为全部工作的鲜明主题和贯穿始终的突出主线,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拿出更多硬招实招,奋力开创上海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未来,上海如何聚力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上海宣传通讯聚焦“以更多硬招实招开创上海发展新局面”,特邀我院专家撰写文章,供读者学习参考。

 

“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提出的,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坚持人民至上”在城市的集中体现。上海市委在通过贯彻落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意见》后,加快形成“1+N”政策制度体系,连续推出一批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日前召开的十一届市委十二次全会指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李强书记指出,要加快建设属于人民、服务人民、成就人民的美好城市,打造人民城市建设的上海样本。龚正市长指出,要在深入建设人民城市上聚力突破,紧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施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项目。那么,如何理解上海样本进而聚力突破?可从公共性、多样性、参与性、感受性四个方面来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是在杨浦滨江提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而滨江代表的是上海城市公共空间,体现的是人民城市的公共性。上海的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正是首先抓住公共空间这个人民城市建设的牛鼻子,最大范围地回应公共需求,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共利益。黄浦江、苏州河“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建设工程是集大成者,把最好的土地资源用来建设生态空间、体育空间、文化空间、服务空间。停车难综合治理工程聚焦公共问题,通过建设公共泊位、共享周边资源、出台停车库(场)设置标准等探索解决问题。此外,还有“15分钟生活圈”、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引领的社区公共服务空间建设,以及各个街居因地制宜开展的社区空间规划和微更新。近日通过的《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也高度强调公共性,例如编制规划实施方案应当确保公共利益,加强公共设施建设,优先考虑公共服务设施薄弱的区域等。未来,上海在继续建设维护“城区—街区—社区—小区”多个层次公共空间的同时,还应注重空间使用尤其是以空间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公共文化精神。

上海的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大多目标清晰地指向“老小旧远”等重点社会群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程重点打造与“养食居”密切相关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等,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程重点解决“悬空老人”上下楼困难问题,还配套出台了《上海市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技术导则》《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标准》等地方标准。学龄前儿童善育工程通过普惠性托育点建设和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重点解决家庭托育问题,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程通过免费校内课后延时服务重点解决家庭看护问题。旧区改造工程、“城中村”改造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关注的是人居环境亟待改善的区域和居住条件极端困难的群体。未来,上海的民生实事要更好体现受益群体全覆盖和需求回应全方位,并继续重点向那些在经济社会生活上面临迫切难题或处于滞后地位的社会群体倾斜,以切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人民城市人民建”到“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的城市”,人民的参与性是人民城市建设活的灵魂。以旧区改造为例,上海先后探索出社会力量和功能性国有企业参与旧改的模式,并摸索总结出“旧改群众工作十法”,从而加快了旧改攻坚进度。以加装电梯为例,一些街镇建立居委主动协商、重点群体专门协商、党员带头协商、加梯公司多元协商等机制,从而推动加梯从单个门洞向“整小区”“整居委”推进。创设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也是在激发市民主人翁意识、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未来,上海要继续从源头和过程两方面进一步加强人民对城市发展的全参与,推动人人起而行之,落实民生实事项目长效化机制。

人民城市建设的成效性如何,最终要看人民群众的感受性如何。上海对民心工程的明确要求就是必须“感受度强”。早餐工程发展出“流动餐车+早餐”“便利店+早餐”“新零售+早餐”“互联网平台+早餐”等多种模式,便民就医工程全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和检验检查互联互通互认,它们和其他民心工程都是通过有效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和难点痛点问题从而增强群众的感受度。未来,上海要加强对民生工作群众感受性的评估。在内容上,既包括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包括认同感、归属感、成就感。在方法上,既可以依托政府部门的实事项目满意度测评,也可以借助专业机构的民生民意调查研究,还可以发挥12345市民热线、“一网通办”等实时交互大数据平台的作用。

在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上优先公共性、注重多样性、提高参与性、增强感受性,正是上海坚持经验、聚力突破、深入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重点所在。

来源:上海宣传通讯 2022-01-05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