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智库外宣|进博会特辑 刘玉博:进博会让数字技术在贸易互联互通中释放更多可能

日期:2021/11/18|点击:338


【编者按】为发挥我院国家高端智库的优势和特长,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期间做好学术外宣工作,院党委宣传部(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与中共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对外宣传处联合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题专家视点征文活动。入选稿件已刊登于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感知上海”网站,我院“智库外宣|进博会特辑”特此推送。


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既是加强数字技术应用的应有之义,又是在当前疫情传播形势下促进国际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重要选择。20214月中国信通院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上升至38.6%,自2015年以来的平均增速达16.9%。以数字技术为关键支撑的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8年首届进口博览会开始,数字技术就持续发力。对数字技术的应用及成果,本就是进博会的重要展出内容之一。各参展企业运用数字技术开发的智能产品,代表了世界创新实践成果的先进水平,丰富了世界智能产品的种类。如德勤公司在首届进口博览会上展示数十款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领域最前沿的解决方案,向世界分享提供专业、精准行业服务的能力。在数字化金融领域,中国工商银行携手中国人民银行在第二届进口博览会上,发布了自主研发的“智慧贸金平台”,率先在金融领域打通亚欧非三大洲的经贸联系。如今更是充分释放进博会平台效应,相继推出“中欧e单通”“中非e链通”“跨境e贸通”“国际e航通”等数字产品,为全球金融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数字技术为进博会和全球商务提供贸易便利。以数字技术为媒介,进博会参展的几千家企业与展出的数以万计的展品,有了数字化形态,构筑起品牌宣传、产品交易、贸易服务等全新贸易平台。不仅在内容上,实现了货物、服务、技术、文化等产品的综合统一,更突破了地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实现了随时随地“买全球”和“卖全球”的贸易新形态。在交易方式、产品追溯、信用担保、金融支持等方面,也构建了全球贸易服务的新格局。特别是在疫情突发的背景下,进口博览会更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增进全球消费,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了力量。如在全球疫情多点频发背景下举办的2020年第三届进口博览会中,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卓志、行云集团等电子商务平台的积极参与,为进出口品牌提供了生机,也彰显了中国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实力和决心。

数字技术极大地丰富了进博会展品的展出形式。在历届进博会上,AR技术与VR技术的应用随处可见。首届进口博览会上,加拿大馆为进博会专门开发了一个平台,使所有的纸质宣传资料均由线上VR体验所取代,在全景720°VR电子展厅现场,观众则可以通过3D触摸一体机来漫游展馆,阅读展馆内所有的活动信息以及展出内容。第二届进口博览会上增设的AR/VR展位,大大提升了参会观众的现场体验感。在第三届进口博览会上,数字技术已渗透到关乎观众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AR技术使观众直面“虚拟染发效果”、推出88克拉和57个切面的黑钻试戴体验,等。在第四届进口博览会上,首次线上举办的国家展,更是通过三维建模、虚拟引擎等新技术手段,使观众可以在沉浸式数字展厅里了解参展国的发展成就、优势产业、文化风情等内容。

如今,数字技术正在继续改变和革新全球贸易内容和贸易方式。特别是在疫情发展情势下,对电子商务和其他数字技术的应用,使世界贸易渠道更为畅通、安全、有效,对恢复企业信心、刺激全球经济增长,以及消除国家和社会之间的数字鸿沟意义重大。据统计,2021年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共有58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参加国家展,吸引了1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参展商亮相企业展,总展览面积进一步扩容达到36.6万平方米。拥有如此展出规模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的重要推力,也是在数字经济时代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重要契机。让数字技术成为联通世界各国的重要力量,在互联互通的全球经济体系中释放更多可能!


作者:刘玉博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