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刘亮:中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上海如何打造成为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日期:2020/10/13|点击:419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党中央提出“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科学判断和重要战略选择,这将是我国部署“十四五”规划以及未来经济社会较长时期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出发点,也将是上海进一步服务国家新战略、成为新枢纽、实现新飞跃的重要机遇。

上海具备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的基础条件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十三五”期间的建设与发展,上海已经初步具备成为“双循环”枢纽的先发优势。

1、上海具备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资源要素集聚的先发优势

目前,上海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资源配置中心,在国内国际进行重要资源配置的能力稳步提升。在全球资本配置中,根据20203GFCI全球金融中心的最新排名,上海已经跃居全球第四,仅次于纽约、伦敦和东京这三大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科技资源配置中,根据2020年初上海市信息中心发布的《2020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上海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100强城市中排名第12位,在国内仅次于北京。贸易方面,2019年上海口岸货物进出口总额84267.90亿元,继续位居世界城市首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是目前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最密、覆盖面最广的世界一流航运枢纽之一。

2、上海已初步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平台集聚的格局

目前,上海是国内资本市场平台最集中最完善的地区,已建立起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黄金市场、商品期货市场、金融期货市场等在内的种类最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同时,上海也是我国跨国公司最集中的地区,截至20203月已经累计达到720家,其中亚太区总部116家,外资研发中心461家,全球500强企业在华跨国公司总部中有三分之一集中在上海。同时,随着进博会逐渐成熟,上海已经逐渐成为外国企业、外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窗口。

3、上海已初步具备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政策环境

在国际循环体系新突破方面,上海依托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设立,积极落实国务院批准的总体方案,在管理办法、体制机制、政策支撑等方面加大力度,截至2019年底,新片区新设企业4025家,签约重点项目168个、总投资821.9亿元。同时,新片区不断完善金融创新制度,自由贸易账户功能不断拓展,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管理,推进境外融资、结售汇便利化等许多重要金融改革。

在形成国内循环新格局方面,上海与长三角其他兄弟省市,积极依托“示范区”建设,从改革赋权、财政金融支持、用地保障、新基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要素流动、管理和服务创新、组织保障等多个方面入手,打破行政边界,在努力成为“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同时,形成国内新循环的重要枢纽。

上海打造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的思路

1、“五个中心”建设仍然是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的基础

上海正大力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等“五个中心”建设,这是上海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是,“五个中心”建设完成后并不意味着可以停下脚步,随着新形势、新技术和新内涵的变化,中央对“五个中心”建设肯定将有更高的要求。目前上海已基本完成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但后续仍然需要进一步配合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对外开放步伐,依托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等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国内和国际两个资本市场上的资源配置能力。

全球贸易中心也是如此。目前全球贸易中心的功能出现三个明显变化:一是服务贸易特别是离岸服务贸易成为主流,预计全球服务贸易占比将超过50%,离岸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中的地位也将越来越凸显;二是数字贸易将成为未来新的重点和各国竞争热点,全球数字贸易平台的地位越发重要;三是新型会展经济推动传统会展业务的升级转型,基于进博会的常态化综合性大型会展与首发经济相结合的展会经济,将引领全球消费、生产和技术潮流。

2、围绕“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实现新突破

上海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需要紧紧围绕中央赋予的“三大任务、一大平台”的建设展开。

一是围绕科创板的制度完善和注册制改革深化资本市场制度创新,形成资本市场内外双循环的新格局。科创板的完善和注册制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突破的重要载体,围绕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上海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索:(1)探索科技创新国际版,可以考虑从科创板入手,吸引“一带一路”一些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上市,在逐步完善市场制度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国际版资本体系;(2)探索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市场,服务人民币国际化国家战略,抢占人民币资产定价权;(3)丰富跨境金融服务,打造跨境金融服务中心,围绕离岸贸易服务开展跨境金融中心相关业务;(4)试点建立和完善境外人民币资金专用账户,探索和推出债券市场国际版,增强上海在国际债券市场中的定价能力和控制力;(5)在金融科技方面实现“弯道超车”,尽快推动和落实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试点。

二是围绕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创新对外开放新体系。包括:以新片区承载上海金融创新业务,以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对接全球金融业务和资本市场;以新片区承载上海未来服务贸易发展新空间,打造上海全球数字贸易服务中心;以新片区承载上海新的国际航运中心服务功能,可以考虑将目前集中在虹口区的国际航运中心前移至临港新片区,这样既能够让监管接近一线,做实新片区,也能借助自贸区制度创新的相关政策,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壮大。

三是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开创国内大循环新局面。包括: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契机,推动港口码头共享和航运企业的联盟和重组;整合上海各类技术交易平台,打造长三角和国内科技创新资源交易市场平台,建立基于11家长三角地区技术市场运营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的长三角区域技术市场联盟,打造全球技术服务和市场交易平台;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制度创新和改革,形成长三角区域打破行政边界、协同创新发展的格局。由上海引领带动,从市场规则体系共建、创新模式共推、市场监管共治、流通设施互联、市场信息互通、信用体系互动等方面,有效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营商环境高端化,以及长三角城市间制度体系对接和公共服务融合。

四是以进博会为契机,打通内外循环之间的新通道。基于进博会扩大并完善“离岸贸易合作伙伴”名单制度,加大对境外采购商的服务力度,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进行对接,推动上海离岸贸易业务开展。进一步服务好进博会,建立外汇管理的“白名单”制度,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对进博会离岸贸易业务采取灵活有效的外汇管理方式,提高结算效率。同时,鼓励贸易企业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并完善相关配套支持措施。以进博会带动全球首发,推动平台常态化发展,将自贸区“境内关外”的政策向进博会复制和推广,实现进博会与自贸区在关税、商品、人员、资金等出入境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无缝对接。此外,建立进博会参展产品的全年全天候快速通关制度,对最新产品、最新研发成果和不为国人所熟知的特色产品,实行快速通关制度。


来源:上观新闻,20201013

作者:刘亮,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