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党建

国际问题研究所举行习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 专家座谈会上讲话学习交流会

日期:2020/09/07|点击:294

8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这一讲话着眼长远、把握大势,科学系统地回答了“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93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围绕这一讲话举行专题学习,全所同志出席了学习交流会。

王健所长率先给大家讲述了学习心得,从习总书记讲话内容出发,进一步给所内同志阐释习总书记讲话内容的精髓。第一,世界进入了动荡变革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因为疫情而加速变化,这是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内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国际问题研究学者面临许多题目,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的策略,我们现在和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可以而且应当围绕上述内容展开。第二是两个大局的统筹,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统筹,这是新的提法。在这两个大局之下,我们要有新的发展格局,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这样的大国不可能完全依靠外部环境,需要自力更生,当然,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第三,在上述背景的基础上,对于中国而言,核心技术和卡脖子的技术只能靠国内自己发展,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第四,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中国需要以高标准和高质量发展,改革正是要对标国际上的高水平、高标准,确保中国的发展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第五,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高水平的开放是全方面的开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但是与此同时,越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第六,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习总书记的讲话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体现了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大家需要去深入学习。

科研二支部支委郝群欢党员表示,在家认真学习了总书记的讲话,认识到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机遇和挑战。国际环境正在发生变化,现在以市场和资源为主的国际环境存在动能不足,为此无故需要建立国内外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实际上,国内大循环在2008金融危机之后已经开始,我们有必要在新的中美关系紧张的动荡和变革时期,重新调整发展的路径和结构。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中小企业纾困机制,现在仍然需要加强相关机制,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动力。当然,理论要源于实践,习总书记讲了许多论点,新时代的学者需要立足实际,多出成果,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

党员吴其胜讲述了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的心得,感觉这一确实是高屋建瓴,立足长远。习总书记讲话中包含诸多干货,讲话的亮点是“新”字特别多,如新动能、新优势、新发展等等。习总书记提到的新格局非常重要,即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主要依靠国际大循环,以加工贸易为主,以对外经贸合作方式,历史上很少有大国如此依靠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这在短期内可以给中国提供足够的技术和资源,快速实现资本积累,但近二十年后相应的缺陷也体现出来,致使经济长期停留在价值链中低端,而核心技术却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贸易顺差过大也会经常造成国际贸易摩擦,同时对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越来越明显。作为一个经济强国一般外循环不超过20%而中国则超过30%,未来内循环还有很大一段路要走。

党员汤伟认为,双循环的实质是国内国际企业先形成价值链,实现产业链的升级和自主性,因此当前国内经济需要将产业链的短板补足。我们需要利用国内超大市场的引力和虹吸效应,虹吸境外科技人才和高端要素,越是自由化市场,虹吸能力越强,这种开放格局是高度自由化的开放,还会面临开放的安全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第一,产业链断点修补过程中,会被引发强制脱钩,尤其是地缘政治风险。第二,中国对于全球资源的配置力越来越强,意味着面临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未来的收入分配体制的要求越来越高。第三,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领域的开放越来越多,意味着我们会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风险。第四,“十四·五”之后,中国会进入高收入门槛,社会组织会发育非常快,这些组织会有政治动员和集聚性,这会成为社会治理潜在的风险。

党员吴泽林从技术突破的视角谈论他的学习心得。习总书记讲到:“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大有可为。”这两个方面明确点出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所必须担起的重要使命和任务,即一个大国的发展,其核心一方面要突破根技术。根技术是支撑一个技术群或多个技术群的共同技术,能够衍生出“根产业”,即依据根技术建立的产业链“头部”部分。今后,主要大国将聚焦算法、算力、芯片、机器学习、量子计算、操作系统等根技术的突破,在根产业层面则表现为在物联网、5G网络、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方面的全球竞争。为此,近年来中国一方面大力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另一方面鼓励、扶持、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其中,新型举国体制成为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的一大制度优势。

总支委员、副所长李开盛谈道,习总书记提到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机遇和新挑战,对于我们分析国际问题来说,其中恰恰要加强的是辩证思维,我们研究中往往只看一点不及其余由于缺乏辩证思维,不能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从大环境来看,当前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和新冠疫情之后的国际形势,被视为中美建交以来最为严峻的局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机遇,很多危机也可以转换为机遇。在科技方面,美国的打压会逼迫国内下定决心进行自主技术创新,成立基金支持芯片行业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特朗普政府的独断专行也展现了中国作为全球秩序维护者的形象。因此我们也要有足够信心,将未来的挑战转化为机遇,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中美关系和国际大形势。新冠疫情也是如此,人们可以从我国抗疫成效中看到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治理等问题上的优势。因此,习总书记的讲话告诉我们要内外兼视,正反兼顾,这对于我们的理论和政策研究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总支书记、副所长余建华对这场学习交流做了总结,同时也讲了自身的学习心得。他谈到,总书记这次“8·24讲话”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关键时刻的顶层设计,即在即将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承前启后之际的行动指南。在这一新发展阶段,我国仍然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但它的条件和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两个大局”交汇确定了我们处于历史新方位。党中央集思广益,做出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总书记在这一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了新发展阶段要注意的六个问题。首先是以辩证思维看待战略机遇期,提出了国内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要善于依靠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和主动求变,最终实现转危为机。其次以国内外双循环打造新发展格局,既要转到国内大循环为主,又要将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有机结合。总书记提醒,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越是开放越是要注意安全。最后总书记讲的四点希望,就是新阶段的对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国际问题研究界提出的服务国家发展的四个要求,即在辩证战略思维之下立足国情、重视调研、探寻规律、树立国际视野,这样我们的研究才能在新的发展阶段中为社会发展、国家振兴、民族复兴更好贡献才智。

这次学习交流也是国际所初心使命教育实践和“四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之一。


文字:国际关系研究所|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