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邓智团 康姣姣:在这场高规格座谈会上,习近平为何对长三角提出这个“率先”要求?

日期:2020/08/27|点击:468


长三角要承担起国内国际双循坏的关键承接点功能,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突破口。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这场被媒体称为“高规格”的座谈会上,总书记对长三角的“一体化”和“高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最突出的一条就是:长三角要率先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既是总书记对长三角地区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肯定,也是对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寄予的厚望。我们需要深刻认识这一新要求的战略意义,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的优势,补长短板,积极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努力为国家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先行样板。

长三角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是国家双循环战略的突破口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已积累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综合国力已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形成超大市场规模的大国经济基础。但一直以来,我国主要以要素低成本和出口导向型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但这种“两头在外”的高速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核心技术缺失、核心产品依赖进口、产业链现代化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国内市场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而近年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加速拓展,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同时因非经济因素冲击,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渐渐呈现出本地化、区域化、分散化的逆全球化趋势。特别是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和地位受到了较大挑战,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是大势所趋,也是势在必行。

可喜的是,当前我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拥有了满足规模经济、集聚经济要求的条件,加上国内市场十分广阔,具备形成国内大循环的现实基础。而且近些年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物流行业、平台模式等的快速发展,又进一步提高了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的能力。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和人才、技术与资本等要素集聚中心,拥有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发达的基础设施网络、巨大的市场潜力,是国际国内资源要素流的主要交汇点,必然要承担起国内国际双循坏的关键承接点功能,理应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突破口。

需要注意的是,长三角地区率先形成发展新格局,并不意味着要否定国际大循环,做一个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对上世纪80年代末形成的“两头在外”国际大循环的扬弃,是更高水平的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是在巩固和适当拓展国际大循环的基础上,更大力度提升国内大循环的相对地位和作用。国内大循环就是要在国内着力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包含从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到生产制造再到品牌营销售后服务等从生产到消费的所有环节,更多更好地依托国内市场。具体而言,长三角地区率先形成发展新格局至少体现出两个层次:一是重点依托国内市场,以国际交流与分工刺激国内生产,成为国内大循环的触发器和引领者,以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加畅通且充满活力的生产消费环境,高质量引领国内大循环;二是以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分工、拓展国际市场,加速资本积累,提升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能级,提升国家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深度和能级,高水平参与国际大循环。

为国家双循环战略提供最有力的实践支撑

当前,加快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形成广泛共识。长三角地区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关键承接点的作用,扬长补短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为国家双循环战略提供最有力的实践支撑。

一方面,长三角地区要勇立改革最前沿,充分发挥市场在要素和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多地依托国内市场,高质量引领国内大循环。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加快释放。长三角地区要充分发挥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承接点的作用,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地依托国内市场,提升长三角地区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引领国内大循环。一是长三角地区要保障要素资源在区域内畅通有序流通,强化市场配置资源,利用长三角地区的技术和创新优势,促进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区域协同。特别是要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让各类要素更加自由地流动,构建多层次多领域空间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大循环。二是要发挥长三角地区企业创新活跃和产业化便利的优势,引导企业长期坚持和大胆探索,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长三角地区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区域。三是要注重发挥政府在推进基础科学研究和公共技术平台打造上的关键作用,引导企业在共性关键技术上进行研发合作、协同攻关,发挥长三角地区的人力资本优势,突破国内大循环所需的“卡脖子”技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长三角地区要敢于步入“无人区”,着力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大循环。当前,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前景虽然有不少担忧,新一轮全球化格局逐步从“单峰结构”向“多峰结构”转变,但国际经济联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也会更加紧密。作为中国与世界联系的主要窗口,衔接国际国内市场的枢纽区域,长三角地区要发挥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超级磁场的功能。一是要对标国际高阶投资贸易规则,推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大力度的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化竞争,激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二是要充分利用好国际市场,推动长三角地区成为国内国际要素资源的主要交汇地,打造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大循环和引领国内大循环的关键区域。重点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G60科创走廊、浦东开发开放等重点区域和领域进行突破,打造对内对外合作高地,在扩大开放中获得更有力的资源、技术、人才、资金,以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大循环,为国内大循环提供坚实支撑。

总之,长三角地区要切实落实总书记要求,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大胆突破,要勇立改革开放最前沿,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大关键词,充分发挥市场在要素和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高质量引领国内大循环,高水平参与国际大循环,率先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国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作者:邓智团 康姣姣,分别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博士生

来源:上观新闻 20200827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