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国际合作处党支部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朱国宏副院长给支部党员及全处其他非党员同志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主题党课。
朱国宏在党课中回顾总结了上海城市改革发展的历程与发展逻辑,阐明了我们党是如何高瞻远瞩、稳妥有力推进上海的改革开放。他讲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一样,也是由点到面的探索,逐步向前推进。1979年最先是从深圳、厦门、珠海、汕头四个“出口特区”开始,1980年深圳改为“经济特区”,主要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设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经济特区”的成功探索,为我们打开了了解世界、开辟世界的窗口,也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积累了与国际市场打交道的经验。到了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我国又掀起中国城市改革发展的新一波高潮,今年也正好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三十而立,浦东的崛起,是一个崭新城市天际线的立起,也是中国昂首走向世界、拥抱世界的里程碑。
2018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候,上海总结自己的发展道路和经验,其中有一条讲到“土地批租”。这个举措乃开中国内地之先河,其对于整个国家城市改革与发展的意义,不亚于小岗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于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意义。上海进行“土地批租”制度的探索与实践,是借鉴新加坡和香港的经验。制度要有所突破,则必须观念先有突破。要打破思想藩篱,并非易事,来自于各方面的反对和争议不绝于耳,也面临改革探索的失败和政治风险。上海当时不仅组织了政府和学者两个层面的班子赴新、港两地考察和学习,而且还延请香港的专家来内地和上海的官员、学者组成工作小组一起工作。“土地批租”在上海得以顺利实施,这使得上海市政府在财政不足的前提下,走出了一条不依靠财政资金、利用社会资金大规模开展城市建设、旧城(区)改造的发展新路。
朱国宏指出,从深圳,到上海,再到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每一项重大改革的确立,每一个新举措的实施,都印证中国前进的步伐,都是中国城市发展迈出的坚实的脚印。上海在今年6月23日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旨在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正在全面部署推进新一轮城市发展,李强书记强调,上海要努力在育新机、开新局中走出一条新路,要准确把握中央政策取向,及时将政策效应转化为发展先机、发展优势;举措要务实有力,要把落地实施抓得更紧;推进要注重各扬所长,人民城市建设要加快形成“1+N”政策制度体系,细化落实具体化、项目化配套措施;明确“五个人人”的努力方向,争取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推进。
朱国宏副院长的党课引起与会者的热烈反响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当前,上海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发展理念,正在规划和引领上海的长远发展。上海的明天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