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社科院党委“四史”学习教育的相关部署,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第二党支部继 “四史”学习专题活动后,6月17日下午又赴历史博物馆参观,开展“四史”教育学习实践,从上海发展史中重温峥嵘岁月。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上海历史博物馆是上海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保护和传承上海文明的重要殿堂。支部党员分别参观了“古代上海”展品和“近代上海”展品,“古代上海”部分以马家浜文化、松泽文化、良渚文化等丰富遗存见证上海悠远的历史,以航运贸易的发展、盐业与纺织业的兴盛讲述上海市镇的繁荣。“近代上海”部分则反映了1843年至1949年间上海作为全国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近代中国发展缩影与世界重要都会以及中国近代革命策源地与前期中心的变迁。
通过参观上海历史博物馆,支部党员探索了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背后上海人数千年来开拓进取的文化积累,接受了宏观历史尺度下的精神洗礼和文明滋润。
正如支部书记邓智团研究员所说,“我留意到大家驻足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有两个,一是上海租界历史的多媒体展示台;二是《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译本展板。这两个地方,确实触动人。从1845年第一个英租界到1943年租界消失,时间跨度差不多100年;从1920年《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译本从上海诞生,到今年2020年,时间也跨度100年。这两个100年,正是上海近代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缩影,在历史长河中最能感受到历史的更迭,感受中国的进步和上海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