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盛垒:“僵尸企业”怎样才能全面出清

日期:2019/03/19|点击:469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2019年的重点工作,其中一个重要任务是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僵尸企业”究竟有何危害?在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僵尸企业”出清工作,还需出台怎样的有力举措?


阻碍经济提质增效

 “僵尸企业”不产生效益却依然占有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资源,不仅梗阻了要素资源的优化再配置和社会再生产,而且妨碍了新动能的快速形成与发展壮大,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障碍。

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僵尸企业”的群体危害性愈发明显:

第一,暗藏局部性金融风险。

通常来说,“僵尸企业”涉及三角债或担保等关联责任,一旦难以维系就很有可能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有时候还会把其他相关企业一并拖至破产边缘,由此引发区域性乃至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是宏观层面需要重视的问题。

第二,制约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实践证明,“僵尸企业”大多没有能力从长远角度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技术研发效率或管理效率。对这类企业的非市场支持因素,将制约其他企业的扩大发展和效率提升,整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会受到影响。

第三,阻碍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受“僵尸企业”拖累的行业,其投资收益会趋于下降,并逐渐处于资源配置的劣势。即便产生了新技术,“僵尸企业”也无法进行技术更新,却依然占据社会资源。这不仅会扭曲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将抑制创造性破坏机制作用的发挥。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加快处置“僵尸企业”,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出清,从而让培育新动能的空间更大、环境更好、资源更丰沛。


面临的阻力与难点

近年来,一大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实现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许多持续亏损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逐步出清。但是,一些地方仍在给“僵尸企业”输血续命,阻碍了出清的进度和效率。

一是出清过程中面临重重阻力。例如,兼并方缺少利益激励,往往缺乏并购重组的积极性;被购方担心利益受损,阻碍兼并实施。又如,破产清算程序复杂冗长,削弱了债权人通过法律程序获得债务保全的可行性。

此外,一些主要利益相关方也不希望企业走上破产程序,否则银行将有可能彻底失去收回贷款的希望,地方政府则将面对GDP下降、财政收入下滑、就业压力上升等问题。在此情形下,勉强维持“僵尸企业”经营或拖延处置,成为部分银行和一些地方政府的目标。

二是一些地方政府出现畏难情绪。现实中,一些地方存在重识别整治、轻后续治理的问题,尤其会忽视“僵尸企业”清退后的资产回收、设备再利用、职工补偿安置、再就业、劳动者权益保护、财政转移支付等善后问题,存在引发群体性社会事件的风险和隐患,不利于“僵尸企业”的平稳有序退出。

特别是,当前的失业保险、就业培训体系等基本保障制度,还不能很好适应“僵尸企业”处置带来的人员安置等问题。因此,有的地方对清理“僵尸企业”设置重重障碍,防止带来连锁反应。同时,在职工转岗、就业、社保等社会托底政策上推卸责任,有的甚至要求企业自行承担相关责任,导致“僵尸企业”不愿或不敢退出。

三是缺少市场化专业处置机构。目前,“僵尸企业”处置主要靠政府推动或通过银行与企业协商处理,缺少市场化的第三方处置机构,在具体细节和复杂问题处理上缺乏专业性和规范性,也很难以中间人的立场公平公正地协调利益交叉关系。


推动企业重建产业再生

按照规定,2020年底前需全面完成“僵尸企业”出清工作。这意味着,“僵尸企业”出清工作到了攻坚阶段,留下的大多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需要下大力气、花大功夫才能清除。

要以促进“僵尸企业”活力再生为导向,推动企业重建和产业再生。例如,对不同类型的“僵尸企业”应区别对待、分类施策。对那些在产品、技术、管理或市场等方面仍具有潜力的,可通过管理层持股、兼并收购、混合所有制、债转股等方式,让企业度过短期难关;对掌握较多资源、经济技术基础较好但缺乏创新能力的,可鼓励和引导优质企业依据市场竞争和等价交换原则进行兼并重组。

要通过第三方机构公正高效处置“僵尸企业”。“僵尸企业”处置涉及的利益方复杂多元,不仅包括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债务人、企业股东、管理者、职工等,地区之间还存在一些保护主义。如不能协调好各方关系,出清工作势必会遭遇重重阻力而难以持续。为此,可借鉴日本的做法,通过设立第三方产业再生机构,站在相对超脱、中立的立场处置“僵尸企业”。

要进一步优化市场退出机制,强化地方政府的社会托底功能。当务之急是把预防失业和促进再就业列为重点目标,从发放教育训练补贴、扶持再就业等多方面保障就业,确保分流职工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要通过制定生产设备回收计划、对产能过剩型“僵尸企业”设置退出补贴机制等,为顺利处理“僵尸企业”提供保障。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盛垒

来源:解放日报20190319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