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智库外宣|进博会特辑1

日期:2018/11/20|点击:2223

【编者按】为发挥我院国家高端智库的优势和特长,做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学术外宣工作,院党委宣传部(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与中共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对外宣传处联合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时评征文活动。本次征文共收到来稿18篇,分别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感知上海”网站、上海日报、人民网刊登。本网站特此将18篇时评整理成“智库外宣|进博会特辑”三辑与读者分享。

1、孙立行: “进博会”是中国扩大市场开放 促进全球经贸合作的重要举措

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彰显中国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全球贸易发展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同时也再次向世界展示中国是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大国。

在当前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思潮逐渐蔓延的背景下,全球贸易摩擦日益升级,这给刚刚摆脱上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开始复苏回暖的全球贸易增长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美国是当今世界主要的进口市场,因而在美国政府采取全面收缩的国际经贸战略后,世界贸易商品亟需找到新的出口市场。此时,中国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扩大进口,不仅对避免全球贸易萎缩,促进全球经贸合作起到关键的作用,而且充分体现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担当,为捍卫经济全球化、推动贸易自由化,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作出积极贡献。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统计显示,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口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中国进口额占世界的比重已从1979年的0.93%上升到2017年的11.59%。中国的进口占比的世界排名也已从1979年的第23位跃升至2017年的第2位。未来中国的进口具有巨大增大空间。正如习近平主席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指出,预计未来15年,中国需要引进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和服务。中国的主动扩大进口,不仅为世界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巨大市场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必将有力提升全球贸易自由化水平,为世界经济增长创造新需求、注入新动力。

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也从一个侧面向世界证明中国要构建的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全球经贸新秩序。中国并不是要动谁的“奶酪”而是以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契机,打破基于“零和游戏”对抗思维,以利益主导的传统国际经贸秩序,推动基于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宗旨的“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严峻挑战,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中国通过举办首届“进博会”用实际行动展现出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的决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合设机构——国际贸易中心的执行主任冈萨雷斯指出,首届中国“进博会”孕育全球发展新机遇,将切实推动国际贸易与多边合作。美国《外交学者》杂志认为,中国举办“进博会”充分显示了中国在目前全球环境中明确支持包容性全球化的决心。瑞士国际贸易和投资促进机构也表达了类似观点,认为此次博览会是展示中国坚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平台。巴基斯坦《国际新闻报》则进一步指出,中国“进博会”将国家展、公司展和论坛三者相结合,以促进自由贸易和开放的全球经济。它将有力地加强各国的商业联系,帮助国外企业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

不少国家的政府官员表示应该努力抓住这次机会,展示实力。哥斯达黎加前总统索利斯指出,中国“进博会”不仅对拉美的未来至关重要,也是世界各国全球化合作道路上再启新征程的绝佳机会。埃及贸工部长塔里克·卡比勒认为,“进博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埃及会在此次博览会上充分展示最具竞争优势的产品。南非贸易与工业部部长罗布·戴维斯表示,“进博会”为南非企业提供了开拓中国市场的良机。南非会关注与中国在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方面的合作。印度尼西亚工商会副主席辛塔也表示,能够参加“进博会”非常重要,它给希望扩大对华出口的外国企业提供了零距离接触中国市场的机会,印度尼西亚希望借此平台让本国的特色产品打响国际知名度。英国驻上海总领事约翰·爱德华兹则希望借助“进博会”,让中国消费者看到来自不同行业的最好的英国产品。

作为最大的开放性国际平台,世界各国企业对“进博会”也给予了很高的期许,共有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其中,日美等发达经济体企业的参会热情高涨。据日本国际贸易振兴机构(JETRO)的数据显示,约380家日本企业及团体报名参展,日本成为出展规模最大的参展国。美国参展企业数也多达180家,位居参展国家中的第三位。其中,不乏高通公司、通用电气、强生集团、通用汽车、杜邦公司等多家全球五百强和跨国企业。此外,30个非洲国家的百余家企业也将在“进博会”上展示自己的产品,力求开发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

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扩大市场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将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届“进博会”将是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博览会,是中国为推动全球贸易增长搭建的国际化平台。同时,它也是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风向标,它将为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开展贸易投资合作铺新路、搭新桥。

从目前已达成的合作协议和已签署的购买订单看,首届“进博会”的成效显著,并超出了多数参展商的预期。“进博会”开幕仅三天,已有20多家中澳企业签署了重要的合作协议备忘录。其中,多项协议跨越5年、总价值超过150亿澳元,涉及旅游、资源、基础设施、电子商务、食品、酒类和物流服务在内的诸多领域。中英两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共签署了总价值逾4千万英镑的8项协议。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与美国嘉年华集团、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共同签署了中国首份大型邮轮建造合同订单。从签约企业来源分布看,来自美、德、日、韩、法、英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占到34%,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占34%;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企业也占了10%,这充分体现出“进博会”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广泛性。

中国举办“进博会”,一方面,既是扩大与第三方国家贸易往来的有效途径,而且还能吸引部分国际高科技产品来华参会实现“中国首秀”,这对有效应对贸易保护主义行径可谓意义非凡。另一方面,“进博会”不仅有利于打开“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新局面,而且也促进了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从原来的“买全国、卖全球”走向“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双向开放的新格局。

    “进博会”还对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跨境电商企业可通过搭建一站式跨境电商交易服务平台,成立跨境电商采购联盟,为海外商品进口提供精准跨境电商渠道的对接服务。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商进口规模持续扩大,跨境网购人数剧增。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中国进口跨境电商市场交易额去年全年为1.5万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已超过1万亿元;中国跨境网购用户人数截止今年上半年已达到7千5百万人。在此次“进博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在未来5年实现全球2000亿美金的进口额;京东集团预计直接签约并采购近千亿元进口品牌商品;苏宁的全球采购规模将近150亿欧元,5000个海外品牌预计引入中国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与“一带一路”倡议让中国企业“走出去”,融入全球生产价值链,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附加价值,而且还依靠产品的网络效应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消费价格。中国通过举办“进博会”既可以让更优质、更廉价的商品慧及本国消费者,促进消费升级及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而且也能让世界各国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的新阶段。近10年的中国境外消费每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游客境外消费额为2577亿美元,占全球出境游客总消费额的比例超过五分之一,是排名第二的美国游客消费额的2倍。此次中国举办“进博会”,通过扩大高品质消费品和服务进口,将有利于丰富国内消费选择,引导境外消费回流。

此外,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不仅将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瓶颈,而且中国又是一个消费大国,通过举办“进博会”能够使中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吸引、整合全球资源,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投资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陶希东:让世界共享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发展机遇

举世瞩目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成功举行,有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3600多家参展企业,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参加了博览会。中国举办全球范围内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表明中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更加支持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态度和立场,更体现了中国持续扩大改革开放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自信和担当。习近平主席亲自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他宣布:“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 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传递着中国坚定支持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心和决心、责任和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的演讲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响应,如世界银行前经济学家、肯尼亚学者姆旺吉·瓦吉拉认为,进博会展现了中国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过程中的引领力。

当今互联网时代,推动世界经济的互联互通、自由贸易,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任何一个经济体而言,走开放、合作、包容、共赢之路,才是谋求发展的康庄大道。中国政府搭建的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一全球性公共平台,标志着 “中国制造卖全球”到“中国市场买全球”的转型,不仅为中国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打造新引擎,又将为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让世界各国共享中国开放市场搭建新平台、创造新机遇,对于买方和卖方将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如中国官方数据显示,以一年计,首届中国进博会累计达成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其中超过四分之一是智能及高端装备。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举办的进口博览会,除了让世界各国企业呈现国际最尖端、最前沿、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进而促成交易、开拓市场、获得利益外,邀请35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企业参展,并为每个参展的最不发达国家提供两个免费展位,支持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分享中国市场的机遇、参与经济全球化,携手推进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简言之,中国举办的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旨在打造互联互通、开放互动、公平交易的全球经济利益共同体,更在于建设一个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3、李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振兴世界经济的大国责任担当

全球化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但最令人瞩目的还是二战以后,各国和地区在WTO(世界贸易组织)、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B(世界银行)等组织框架下,实现了金融、投资、贸易、人才以及信息等快速和便捷交流,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不断深化。其中,许多发展中国家顺应国际劳动分工的演进趋势,把握发展机遇,实现经济快速崛起,发达国家则控制着国际劳动分工的价值链高端。

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大变革和大调整时代,和平、发展、治理成为全球化新的发展课题。

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中国从2018年起在上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作为中国政府重点打造的国际经济和贸易合作平台,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繁荣开放型的全球化经济,重新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全球化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真正促进全球经济要素有序流动、全球资源要素高效配置、世界经济和市场深度融合,最终形成解决全球化发展困境的中国解决方案。

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以及2018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指出了办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对世界经济的重大贡献,热情邀请各国的政要、商务人士、工商界人士、采购商等参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搭台、全球唱戏”的全球化经贸合作发展平台,从重点内容看包括:未来5年内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支持多边体制和自由贸易,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以及更深层次上建设开放型经济,必定有利提升全球化水平,为世界经济增长创造新需求、注入新动力。以国际合作公共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为世界各国提供国家政策和贸易成果展示,进行全球性重大问题探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出口市场、发展条件和就业机会,帮助融入全球化发展,解决国际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进口国和消费国,解决中国的生产、消费问题,以消费主导实现增长动能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也是中国对人类经济社会的重大贡献。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得到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等国际组织的支持。来自亚洲、欧洲、美洲等国家的参展商均积极参与这场世界盛会,包括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家企业、超过15万买家参与展会。参展企业除行业领军企业之外,还有来自G20成员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包括30多个非洲国家的百余家企业也将在此次进口博览会上展示其优势产品。

通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将努力把握各囯经贸合作机遇,不断拓展中国市场,推进全球经济互惠互利、共赢发展,这充分体现出了中国作为大国对世界经济振兴的责任担当,明确表达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诚意、善意、信心和最大决心。意大利意中商会秘书长马可.贝廷认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世界各国加强经贸交流合作建立了一个巨大开放合作平台,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将为促进全球贸易发展提供独特契机。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表示,中国当今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结构性改革都走在全球前列。菲律宾工商总会名誉理事长蔡聪妙认为此次博览会是响应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促进相关国家和全球经贸交流的一件盛事。巴西检查网刊发评论文章认为,中国举办的国际进口博览会对于全球贸易发展是一次极大支持,意义重大,这是中国政府为推进高水平开放而作出的最新努力,是中国市场向世界日益开放的重要里程碑。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4、王海冬:进博会——中国改革开放的新进程

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囯际合作论坛上宣布,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18年11月5日至10日,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召开,这是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2800多家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标记着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进程。

进博会的举办,证明了中国和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支持世界开放市场和中国改革开发的大动作。2018年11月5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了虹桥国际经贸论坛,有关国家政要以及全球商界和学界领军人物纵论世界经济大势,直击国际贸易发展关键问题, 新经济新业态等展开精彩纷呈的思维交锋,为新时期国际贸易发展建言献策,为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了操作性强的理论指导,也进一步明确进博会的宗旨。

进博会秉承了“一带一路”的根本精神:长达二千年的丝绸之路是文化精神通过经贸交往来沟通和交融,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范围在扩大、层次在提升。如德国的 “金牛座”龙门铣床和瑞士、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等国展览他们知名品牌的大型制造装备,是科技、文化通过经贸的交汇。进博会不仅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这种交汇的机会,4119家甬企组成了豪华采购团,赴沪参加首届进博会,也为世界各国的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展示平台,国内外超过15万采购商齐聚上海,共赴这场史无前例的贸易盛宴。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口超过 10 万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为世界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进博会是一个开端。

进博会实现了上海的承诺:上海要实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行动方案,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金融开放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专项行动。举全市之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建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6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努力办成国际一流的博览会。应勇表示:上海要进一步落实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33条”,支持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拓展贸易、研发、结算等全球营运功能,促进优势产能、优质装备、技术标准输出。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合作。继续做好外事、侨务工作。像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未来上海在2040年一定能够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5、张虎祥:中国的消费升级 世界的发展机遇

早在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主旨演讲中就宣布,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不是一般性的会展,而是我们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这既是对近年来全球化逆转,即以促进自由贸易为特征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各国政府的政策范式向限制这些流动的方向转变的回应,同时也是中国40年来经历改革开放“再出发”即“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国民消费升级、打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举措,而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转换,将为全球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加入世贸以来,中国经济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并由此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年均9.8%的经济高速增长,使得中国在2016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国家经济实力提升的同时,人民收入与生活水平则不断提升。40年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了8000美元,一个日益庞大的中产阶级已然浮现。2016年瑞士信贷的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中国中产阶级达1.09亿,超过美国(9200万),列世界第一;《经济学人》智库预计,到2030年,中国内地人口的中产阶层比例将超过1/3。一个新兴市场国家拥有增长如此迅速且如此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前所未有。一个持续扩展的、追求美好生活的中产阶级,其用于高品质生活的消费支出也将激增,一个成长中的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呼之欲出,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历史性的经济社会跨越,必将对全球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与此同时,经历了40年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也正在酝酿着转型,进入新时代以来,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持续深化,中国正在从传统的以投资驱动的生产型经济转向消费驱动型经济形态。国家经济形态的转换、庞大中产阶级的兴起及其整体消费升级的态势,将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推动力。日本瑞穗银行(Mizuho Corporate Bank)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的零售销售额有望突破5.8万亿美元(约36.5亿元)。美国学者卡尔•格特认为,飞速崛起的中国消费主义支配着世界的品味;达沃斯论坛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消费者对全球消费支出的贡献将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可以说,全球的最前沿、高品质、高科技的消费生活,都将成为中国民众最为渴求的升级追求。根据麦肯锡的调查报告,50% 的中国消费者声称自己追求最优质最昂贵的产品,高端产品的品类增速超过了大众产品和价值型产品的品类。同时,国际品牌依然主导着高端产品市场格局。本土品牌商对高端产品市场的渗透仍极为有限,国人的进口消费呈现出常态化、精致化、品质化、内容化等四大趋势。可以说,一个成长中的、开放的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亟待窗口和平台,来对接全球的优质消费品与服务。

正如英国前财政部商务大臣吉姆•奥尼尔所言,中国消费者崛起可能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经济事件,将拉动全球经济增长,是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而肇始于2018年的进博会将成为沟通中国消费者与国外优质消费品、高质量服务贸易的有效窗口、平台与中介,从而将为中国的消费升级转化为全球的发展机遇提供最为有力的支撑。如果说40年来全球经济发展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契机的话,那么,40年后的今天,走进新时代的中国将能够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惊喜。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6、柯静: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稳定和维护全球贸易秩序贡献中国力量

11月5日—10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博览会,共有来自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36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世界500强和龙头企业超过200家。博览会形式新颖,覆盖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涵盖居民消费品及重要的装备、零部件等工业资料,不仅面向中国普通消费者,更吸引了超过16万人次的国内外专业采购商。它为中国境外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了非常好的展示机会,有助于打造一个覆盖全球的进口贸易网络,在提升消费驱动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同时,更为稳定和维护全球贸易秩序贡献中国力量。

首先,这是中国以实际行动向世界传达会继续开放经济的承诺。不少驻华外国商会表示,在一些国家强化本国单边主义之际,中国此举充分表明进一步开放的决心以及用贸易自由化来捍卫全球多边机制的立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口总额从1978年的187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2.5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随着11月1日最近一轮商品进口关税调整,中国关税总水平已降至7.5%。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将更加积极主动开放市场,是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的战略性举措。

第二,这是中国致力于稳定和维护全球贸易秩序的有力体现。中美间正在经历的贸易摩擦给全球经济秩序带来很大不确定性,极易引发各种恐慌情绪,导致市场风险成倍增长,给世界经济前景带来阴影。中国拥有全球最大中产阶级人口,根据瑞信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度《全球财富报告》,中国目前占据全球11亿中产阶级人口的35%,到2022年,这一比例还将提升至40%,消费潜力十分巨大。于此当时,向全世界开放中国市场,可极大地减少不确定性,提振市场信心,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有力引擎,帮助维护和稳定全球贸易秩序。

第三,这有助于促进实现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全球经济秩序。经济增长不平衡已成为全球经济治理层面的突出问题,不仅包括全球层面,一些国家逆差严重,另一些国家顺差突出;也包括国内层面,经济增长结构不够均衡以及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些都是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表现,极易引发危机。而当今世界相互依存度前所未有,危机全球化现象十分普遍。全球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需要整个国际社会共同致力于打造更加平衡和多元的经济增长结构,才能真正增强应对冲击的抵抗力。中国经济也正经历结构性调整,需要降低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程度,提升内需在经济增长中的驱动作用。据商务部统计,2017年中国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为58.8%,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可促进消费市场的发展,在平衡国内经济结构的同时,有助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打造更均衡的全球经济秩序。

最后,这也为较不发达国家融入全球贸易和经济提供更多机遇。世界经济的发展,不仅应关注实现和影响增长的因素,还应关注增长成果如何在国际社会和国内社会公平分配。目前全世界仍有超过40个最不发达国家,为帮助它们参与博览会,中国为其免费提供特定数量的展位,甚至免除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参展费用。这在帮助以上国家融入世界经济的同时,也有助于构建更加普惠和包容的全球贸易秩序。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7、张群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时代性、包容性与可持续性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将于2018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进博会是全世界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贯彻“一带一路”倡议确立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体现了时代性、包容性与可持续性。

时代性可以从国际经济秩序转型、全球化进程和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其一,随着发展中国家整体崛起,新兴经济体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经济秩序进入重大转型期。其二,随着全球范围内贸易增长放缓,反自由贸易思潮不断扩散,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全球化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关口。其三,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追求小康生活进入到追求美好生活的新阶段。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节点,中国表明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立场,通过举办进博会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对于促进国际经济秩序转型、全球化发展和国内消费升级意义重大。

包容性主要体现在目标定位、服务对象、开展形式和涵盖领域等四个方面。在目标定位上,进博会致力于搭建一个综合性服务平台,为世界各经济体开展贸易和投资合作开辟新渠道,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服务对象上,进博会的参与主体涉及官产学三界,进博会对所有有意参展的企业厂商和经济体不设置排斥性条款。在开展形式上,进博会由企业商业展、国家展和经贸论坛组成,不仅为企业厂商等微观经济主体搭建交易平台,也为国家和地区等宏观经济主体提供展示平台,同时也为官产学各界就世界经济发展重要议题进行交流提供平台。在涵盖领域上,企业商业展全面涵盖食品及农产品、服装服饰及日用消费品、消费电子及家电、医疗器械及医药保障、汽车、智能及高端装备和服务贸易等领域,国家展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产业状况、投资旅游、各国特色产品等诸多方面,经贸论坛就贸易与开放、贸易与创新、贸易与投资等议题进行广泛讨论。

可持续性主要体现在服务宗旨、机制建设、溢出效应等三个方面。进博会的服务宗旨在于通过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激发全球贸易新活力,构建可持续的贸易伙伴关系,共创开放共赢新格局。在机制建设上,进博会是中国主动为世界经济体系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同时也是持续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供应机制,得到世界各经济体官产学界的积极响应和国际组织的支持。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具有实力和资源支持这一公共平台的持续发展,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作出贡献。从作用效果来看,中国通过举办进口博览会,为各国企业创造新的商机,为贸易伙伴提供出口市场,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同时,微观层面的贸易投资合作对市场和制度环境产生影响,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上述溢出效应将会进一步强化进博会的功能和可持续性。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8、孙欣欣:进博会:展现“兼容并包、锐意进取”的大国风采

  

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进博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是中国政府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

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区展有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产业状况、投资旅游,以及各国有特色的产品,展馆展区则展出服务贸易、汽车、智能及高端装备、消费电子及家电、服装服饰及日用消费品,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食品及农产品,展出品覆盖面广,层次丰富,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计民生各个维度,全方位地展示了各国科技和制造业的最新发展成就。

举办进博会,一方面有助于展现我国大国自信的风采,进一步向外界宣传和推广我国境内优秀企业,全方位展示国内近年来制造业、科技、经济、金融等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加强我国对外经贸交流合作力度。

进博会的举办,在推广国内优质企业和产品的同时,必将提高我国企业出国交流、对外投资的热情和力度,同时也有助于吸引外资来华投资,助推我国QFII、RQFII,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监管的改革和创新,促进企业加快转型,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服务。

进博会的举办将加强中外官产学研各部门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促进各国政要、工商界、学界智库和媒体人士间共商全球经贸重大前沿问题的高端对话,为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国际经贸发展新趋势、新变化、新动向献言献策。推进开放、包容、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全球贸易增长。

作为本届进博会的主宾国之一,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参与方之一,俄罗斯近800人的政府代表团带来了涵盖食品、农产品、医疗、高科技、消费品及服务贸易五大板块,占地达2000平米的参展内容。数据显示,直至2018年8月,俄罗斯对亚洲出口总额中对华出口额达35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7%,占比均超过50%,俄罗斯非原材料、非能源部门的出口额达到7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3%。中国贡献了俄罗斯对亚洲国家出口增长的63%。俄罗斯展厅负责人叶甫盖尼娅·多林娜表示,俄罗斯近年来成为中国消费者最喜欢的海外旅游目的地之一,中国企业对开发俄罗斯更多地区的旅游项目兴趣浓厚。进博会为俄罗斯代表团和中国相关企业就双边经贸关系中的一系列话题进行探讨提供了契机。

俄罗斯出口中心总经理安德烈·斯列普尼奥夫指出,中俄两国经济具有互补性,在木材、石化、粮食、造纸、有色金属、贵金属等领域一直有很大的合作空间。进博会使得俄罗斯出口中心同中方就简化程序、消除贸易壁垒、开拓新物流路线等问题进行讨论变得更为便利,也使得俄方在城市建设等层面看到了中俄合作的巨大潜力。俄罗斯农业部长帕特鲁舍夫表示,通过进博会的举办,俄中双方已经就进口乳制品达成共识,首批俄罗斯奶制品预计将在2018年年内出口至中国。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学院副院长阿尔乔姆·卢金指出,受益于进博会,两国在投资、技术、绿色农产品等领域签署了系列合作协议,未来几年两国农业领域的合作也有望得到快速发展。

由此,进博会作为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标志着我国向国外产品敞开大门,让全球企业都得以进入中国14亿人口的大市场,搭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便车,拓宽外商在华销售渠道,为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做出贡献,有助于恢复世界人民对经济发展的信心。与此同时,进博会使得大量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使得中国的消费者和企业更好地了解外国的产品,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善了人民生活消费水平,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多样化消费需求。

进博会举办的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将助推中国经济加速转型升级,朝着更高端、更有竞争力的方向发展,使得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引领者。与此同时,进博会的举办进一步促进和带动了上海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安保、交通、绿化、空气质量,美化了城市环境,促进了城市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提升了人民生活质量和精神高度,为上海进一步开放自我,吸引外资,吸纳外来先进理念,丰富市场层次,促进经济制度发展,完善金融体制改革,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进博会的举办,充分展现了我国的大国自信,积极对外合作的开放姿态,展现出我国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及以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为代表的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以及新时代我国人民锐意进取、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9、薛安伟:以进口战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上宣布,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迈向了新阶段。借助进博会,中国要利用好进口,为其他国家创造发展的“便车”,以进口战略促使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一,表明决心:进博会表明了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决心。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表明了中国开放的姿态。消费是创造财富的重要目的之一,出口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进口。中国并不刻意追求顺差,长期顺差是中国要素结构、贸易结构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进口需要在战略上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真诚希望扩大进口,实现经常项目收支平衡,但是开放应该是双向的,解决逆差也要进口与出口双管之下。在美国大举贸易保护主义旗帜的背景下,进博会鲜明表达了中国自由贸易的主张,并希冀以进博会召开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加主动地参与世界经济。

第二,扩大影响:“大市场”是中国的重要优势,进口战略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13.9亿人的“大市场”是中国最为显著的优势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消费升级、产业升级是大趋势,同时也将形成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需求市场。高质量进口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以进口弥补国内高级要素的短缺,又有利于以市场规模提高国际影响力。进博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现“大市场”优势的首个平台,万事开头难,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发挥好这一优势,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第三,主动参与:以进口提升话语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国际投资贸易规则正面临重构,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以扩大进口彰显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度融入全球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决心。在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中国召开进口博览会,是中国以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的具体表现。中国以大国的胸怀,向世界开放,以进口推动全球治理向务实合作的方向发展,以进口推动双赢多赢共赢。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来源:感知上海(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