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1日,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与华东政法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联合举办“社科前沿论坛”,来自美国所、上海社科院、华东政法的专家学者围绕“中美贸易摩擦与中美关系的未来”的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何建华指出,当今世界面临“五局”,这是理解中美关系的基础。其一为“变局”,以人工智能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发生,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二为“乱局”,美欧与俄罗斯、朝鲜半岛、南海等地区危机四伏,稍有不当便会引发地缘冲突;其三为“迷局”,特朗普颠覆了原来的政治运作规则,用新媒体向全世界传播,真假难辨,是最大的“迷局”;其四为“解局”,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需要依靠政治家的智慧、国家的智慧、人类社会治理全球发展的智慧来解局;其五为“定局”,我们应当思考如何走向人类社会发展有序的定局。特朗普主动挑起贸易争端,意图打掉中国发展的预期,重构世界贸易格局,从而在全球资本流动中摄取利益的最大化。面对这一挑战,中方应稳住阵脚、坚定立场,化“危”为“机”,推动国内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和中美关系的良性互动。
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常务所长胡华全面梳理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进程,他认为,现在中美贸易摩擦已经进入持久阶段,中美关系再次站在方向选择关口,具体表现为“六叉口”,中方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抓住中美和谈的机遇,稳定中美关系,化解危机,这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大有裨益。在处理中美贸易摩擦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三条原则,即不打断实现中国梦、不打断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打断经济转型持续发展的步伐,在此基础上推动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
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倪建平研究员详细分析了美方对华战略从贸易争端向意识形态领域蔓延的趋势,指出特朗普政府正在针对中国在海外的影响力,采取跨部门、跨国家的协调行动,这给中国的公共外交、中美民间交往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赵庆寺教授阐述了“新冷战”话语的主要内容和内在逻辑,指出“新冷战”话语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是负面的,我们需要高度警惕西方话语体系的陷阱,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增强大国博弈的竞争力,特别是强化顶层战略设计。
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柯静分析了美方发起贸易争端的意图、策略,并结合UNCTAD新公布的《全球投资监测报告》数据指出,美国国际经济政策给国际投资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效应明显,且严重损及美国自身,此外,特朗普政府无法真正左右美国跨国公司,只要无法阻止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全球化趋势就无法被逆转。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李旭分析了中美俄的三方互动,认为从俄罗斯角度来说,中美贸易战给俄罗斯和中俄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中俄之间的交流合作将更加紧密。虽然美国不断挑拨离间,但俄美关系并不会因为中美关系的交恶而变好。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的青年研究人员张骐则详细分析了特朗普的涉华言论、其执政团队的风格理念以及美国智库发挥的作用。
来源:上海美国研究 2018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