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25周年。25年间,吴中开发区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93年在3.8平方公里内“白手起家”,到如今150平方公里内“一核一圈一廊一区”的现代产业和城市空间布局,吴中开发区已从当年城市边缘的农村,成长为现代化的国家级开发区,也成为吴中区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和转型升级的主阵地。
吴中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苏州太湖新城吴中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周学斌在致辞中说,25年来,尽管吴中开发区的发展取得瞩目成就,但也积累一定的现实矛盾,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对标“一特三提升”发展要求,对标周边同样一批成长起来的国家级开发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在吴中开发区同样突出,特别是对于产业布局、城市建设、民生事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几大方面的“历史欠账”仍有待补足。为此,今年七月,吴中开发区与新华传媒智库·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合作,通过近3个月的前期调研,围绕吴中开发区产城融合、民生事业、乡村振兴做出三份调研报告,借助城市发展研究专家及传媒智库力量,就区域发展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
研讨会上,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何建华,江苏省政府参事室参事、东大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徐康宁,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石良平,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原院长、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晓虹四位专家分别以《开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贵在换思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产业创新与城市内涵提升》《中美贸易摩擦与我国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与中国中产阶级的成长》为主题进行研讨,面对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为吴中开发区200多名干部群众带来一场发展思想交流会,也为高质量发展开出“良方”——
何建华(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
对吴中开发区来说,战略定位清晰、规划布局超前、产业发展升级、生态优势明显,具备了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站在25周年新起点上,吴中开发区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贵在换思路。一是理念创新,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二是开阔视野,主动对接上海、南京等特大城市新发展优势,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三是坚定信心,借鉴前人发展的经验教训,变后发优势为先发动能。四是并跑超车,变尾灯追随为直道并跑,抓住机遇变直道并跑为弯道超车。
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有以下实现路径:转变发展模式,由粗放扩张转为内生优化来实现提质增效;注重产业集聚、资源整合,引进中高端业态;以创新引领进行转型,在有限空间实现最大产出;盘活存量,进一步提升产城融合能级和水平;走乡村振兴发展道路,绿色发展,赋予生态环境以人文温度;强化自身优势,打造特色化发展道路。
徐康宁(江苏省政府参事室参事、东大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
高质量发展对吴中开发区提出新的要求。进入新时代,吴中开发区应注重“产业”和“城市”这两大主题,汇聚全球创新要素,用国际眼光和国际化思路,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不创新、不转型,再辉煌的产业与企业也会黯淡离开舞台。产业创新对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兴产业包括以下几种形态:一是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产业,例如生物工程产业。二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新产业,比如改造钢铁行业。三是对社会公益事业行业进行产业化运作。吴中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应聚焦新兴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进行产业变革,以此推动经济增长再上一个新台阶。
城市不是越大越好,更不是越扩张越好。吴中开发区的成功秘诀在于高质量的产城一体化,也为苏州创造了最宝贵的经验。作为提升城市内涵的重要载体,开发区的核心任务在于汇聚产业创新要素,尤其是资本、技术、信息、人才、创新等,这些都是产业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
石良平(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2018年版全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外资市场准入,这为扩大服务业开放创造了有利环境。
中国服务业的开放存在巨大潜力,在产业基础、人才结构、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等方面,都已具备了服务业开放的优势和充分条件。石良平认为,制造业服务化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服务业引领(整合)制造业,沃尔玛是典型代表;第二阶段是生产性服务业分化出来,成为没有工厂的制造业;第三阶段是物联网、人工智能发展起来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界限逐渐消失。
吴中开发区应注重对大公司、大集团的引入,建立服务业和制造业“走出去”的协同联动机制,以此提升对外开放服务水平。
周晓虹(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原院长、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社会转型从根本上说是由市场转型引发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近40年的迅猛发展,为中国人民生活的改善奠定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中国中产阶级得以重生。
与中产阶级产生相关的改革开放的推进分为两个鲜明的时期:1978-1992年的15年是第一个时期,在此阶段,有两部分人首先成为中国的中产阶级:其一,城乡社会那些首先投身于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其二,那些主要通过父母拥有的权力和“双轨制”政策而富裕起来的干部子弟。1993年至今是第二个时期,在此阶段,随着再分配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轨,以及包括住房改革在内的一系列政策的推进,原先在再分配经济中具有优势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很快成为中产阶级的主体成员。2000年后,成长中的中产阶级在消费方式、交往方式、闲暇方式等方面成为中国生活方式变革的先锋。
地处“天堂”苏州的吴中开发区,已经有25年的历史,尤其是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后更是一路高歌猛进。目前,吴中开发区已有近五千家中外企业入驻,成为人才择木而栖的“乐园”,也因此成为集聚中产阶级的基地,这对经济的增长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以上为专家观点节选)
来源:交汇点新闻2018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