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江苏东台:深度接轨上海,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东台样本”

日期:2018/10/09|点击:1030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正向着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在江苏省沿海中部,素有“黄海明珠”之美誉的东台,正在围绕盐城市委提出的开放沿海、接轨上海、绿色转型、绿色超越“两海两绿”新目标,积极探索接轨上海、全方位融入长三角的新路径。

如何才能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窗口期”,发挥好东台的独特优势,在接轨上海的“快车道”上走得更快?9月29日,“东台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东台举行,东台市委书记陈卫红、市长王旭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崔康、市政协主席鲍宇及东台市各局办负责人、乡镇党委书记参加会议。

会上,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何建华研究员,上海市政府参事石良平,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吕永刚研究员,新华网总裁助理徐寿泉等专家从不同角度为东台深度接轨上海、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东台样本”把诊问脉、建言献策。

 

找准定位:站高望远、开放融合

东台位于江苏沿海中部,市域面积3176平方公里,且每年以150米左右的成陆速度向东延伸。这座“神奇生长”的城市底蕴深厚,文明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董永七仙女的浪漫爱情传说在这里发祥,海盐文化、孝贤文化源远流长。令人艳羡的是,东台拥有广袤的滩涂湿地和平原森林、秀美的水乡风情和田园风光俨然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金名片”。

 “东台区位条件优越,资源禀赋优异,特别是与上海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经济相融,合作的土壤厚实,理应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上走在前列、当好示范。”东台市委书记陈卫红介绍,东台正在全方位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努力扩大东台影响。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提出,上海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形成90分钟交通出行圈。据悉,未来伴随着高铁的建成通车,东台到上海仅有45分钟,两座城市仅相距“品一杯咖啡的时间”,东台是名副其实的“上海大都市圈”成员。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周效门教授认为,东台应该主动策应“高铁时代”,将自己定位为“长三角都市圈核心区”。

“东台接轨上海不是一厢情愿,而是两情相悦。”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何建华研究员指出,站在开放融合的大视野大格局中,东台应该站高望远,放大后发优势、增强自身的发展自信,才能加快创新发展,实现协同共赢。“东台应该在深度接轨上海中,提升自我认识。接轨上海,并不是落后追赶,而是并跑超越。”何建华建议,东台谋划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应当致力打造苏北苏中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板。

“长三角区域协同向深度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不是简单的经济叠加,也不是简单的产业带的重新划分,它是全方位的,包括经济、文化、旅游、教育、科技、媒体等。”新华网总裁助理徐寿泉认为,东台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不是被动的,也不是迎合的。东台自身的资源禀赋、独特优势和强大的综合实力决定了东台应该很自信地、很优雅地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全面深度接轨于上海。

 

彰显特色:“量体裁衣”,锻造唯一性优势

东台市委书记陈卫红介绍,东台正大力推进城市智慧化,现已率先建成政务服务云平台,全面推行“4+2”审批服务,做到“不见面、无纸化、e支付”,实现“2430”标准,在去年不动产登记“分合并联”模式、工商自助办照、智慧人社等创新做法全国宣传推广的基础上,新推出30条改革便民举措,简政放权创业创新环境全省领先。智慧交通、智慧人社、智慧社区等不仅带来便捷生活新体验,更带来包容性强的城市创新生态。

据悉,近年来,东台正在加快建设以“智慧、绿色”为特质的江苏沿海现代化城市。全市大力推进产业智慧化,智能化、互联网化转型兴起热潮,半导体、机器人产业迅速形成突破,“东台智造”逐渐成为靓丽品牌。

上海市政府参事石良平建议,东台要立足本地,发挥当地的优势,走好既定的发展路线。针对东台的整体环境,石良平认为,当前制造业服务化已成趋势,东台未来可以发展制造型服务业,走更加先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与上海更为密切地接轨。

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吕永刚研究员指出,东台接轨上海要结合两地发展需求,下一步还需要努力锻造唯一性优势,承担不可替代的作用,加速集聚高端要素,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努力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赢得一席之地。

目前,东台正在建设“上海先进制造业协作基地”“上海菜篮子基地”“上海生态大公园”,不断拓展对沪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已与青浦、金山等地签订合作协议,与上海20多个政府部门、产业园区达成区域协作关系。落户东台的上海企业现已达150多家,每天大约有300辆卡车将东台优质农产品运往上海,每年来东台的上海游客超100万人次。

    

打响品牌:讲好东台故事,唱响“东台好声音”

东台文化底蕴深厚、形态丰富,拥有海春轩塔、董永七仙女传说、黄海森林公园、东台西瓜、鱼汤面、发绣、茧丝绸、陈皮酒、书画、少儿二胡“十大文化名片”,这些都是东台的闪亮品牌。

东台市委书记陈卫红介绍,东台正扎实推进文化惠民,精心打造“十大文化名片”,加快建设新图书馆和一批城市书房,新建一批乡村文化礼堂和幸福小广场,群众文艺作品连续五届获省五星工程奖。

古以文载道,今以文化人、以文聚力、以文兴产。新华网总裁助理徐寿泉指出,文化认同是长三角一体化不可缺少的元素,区域经济发展有着自己的内生力,文化认同对吸引外来投资和承载产业转移有非常强的吸引力、感召力,能够产生普遍的群众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强产业转移的信心。

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当中,东台如何讲好东台故事,唱响“东台好声音”、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谋求更多更高的话语权?徐寿泉认为,东台可以从三个方面塑造城市品牌、传播特色文化:一是加强自身的融媒体建设,二是加强优质内容的供给,三是加强与中央主流媒体,特别是上海媒体、长三角其他相关媒体的交流沟通。借助东台故事和特色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东台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价值。

    

敢于留白:把优美生态作为“金字招牌”,提升群众幸福感

近年,东台的生态旅游影响力显著扩大,优良的生态禀赋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黄海国家森林公园、西溪景区均入选“盐城十景”,分别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和江苏十大旅游新目的地,优美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东台的“金字招牌”。

东台市委书记陈卫红表示,东台正锚定“绿色跨越”,高水平建设长三角最美“绿心”。将倍加呵护独特的生态禀赋,以更高标杆推进生态建设,努力让绿色成为东台最鲜明底色。

东台拥有未被污染的海滨湿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内负氧离子平均每立方厘米近4000个,到东台“森呼吸”已成为一大旅游亮点。“黄海国家森林公园现在可以成为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一张金名片。如果说东台在有很多名片的话,这绝对是含金量很高的一张。”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吕永刚研究员认为,东台在高质量发展中,要有定力、有勇气保护好生态优势,矢志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院长章玉贵教授指出,立足自身独特的生态优势,东台可以以高质量发展,构建东台版“福利经济”,提升老百姓基于经济有效增长的福利效益,让微观个体的幸福与地方经济的发展达到同步提高。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优越的区位条件、优异的资源禀赋为东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独特优势。据东台市委书记陈卫红介绍,东台提出“融入长三角、建设新东台”的发展主题,着力在开放融合的大视野大格局中,推动“强富美高”新东台建设。在此过程中,力求做到“四个融入”,即在思想观念上融入,主动对标长三角发达城市,推动思想解放和理念革新;在基础设施上融入,加速推进盐通沪高铁、东兴高速等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拉近与长三角核心区的时空距离;在产业发展上融入,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在体制机制上融入,深入推进政策、科技、人才等各领域创新,实现借势借力发展。

 

来源:新华网2018-10-01 

文字:蔡逸秋|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