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刘长秋、史聪:激励无偿献血,各国有妙招

日期:2018/08/08|点击:196

     目前,无偿献血是各国医疗临床供血的主导潮流。为了扩大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确保临床用血供应以救助更多生命,很多国家和地区在无偿献血方面采取了一些立法或政策激励措施,可谓形式多样,别出心裁。

美国:细节彰显人文关怀

    美国是世界上实行无偿献血制度较早且最为有效的国家之一,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无偿献血体制。在美国,负责献血工作的机构有两个,一个是美国红十字会下属的红十字血液中心,另一个是美国血液中心下属的州或社区血液中心、医院输血科等。它们都属于非营利性的组织机构,拥有完备的采血流程和规范。美国很多州都制定了《血液保护法》,并采取激励无偿献血的政策,其红十字会或血液中心会在献血现场,通过场地布置、服务、休息等候等多个环节或流程的细致安排和体贴服务,彰显对无偿献血者的人文关怀。献血结束后,献血者通常可以获赠T恤、电影折扣券、优惠券等富有纪念意义的礼品,血站每年还会举办答谢固定献血者和赞助商的晚宴。值得一提的是,血站送出的小纪念品价格虽然很亲民,但细节上却一丝不苟,以此体现对无偿献血者的敬意和尊重,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德国:立法确定无偿献血制度

    德国早在1998年就颁布了《输血法》,严格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为了保证血液安全,献血者在献血前必须接受严格的体检。通过免费的血液检查,献血者可以了解到自己是否有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疾病。一般情况下,在德国,接受这些项目检查要花费1000欧元左右。免费体检作为德国推进无偿献血的一种激励措施,成为吸引人们参与无偿献血的一项重要“福利”。德国献血制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杜绝一切以商业盈利为目的的行为。在采血时,严格遵守自愿原则,任何机构不得以物质和金钱作为诱饵诱使或者强迫他人献血。但另一方面,法律允许志愿者象征性地得到一些食品或者纪念品;红十字会不能从中盈利,反而要在采集、处理和运输血液的过程中承担一部分费用。德国无偿献血的整个过程由国家机构(如财政部、地方审计机关)和其他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

法国:无偿献血是“伟大事业”

    为确保血液安全,推进无偿献血,法国在19987月通过了《强化输血安全法》,并依据该法在200011日设立了法国血液机构(EFS),该机构重组了法国的输血服务体系,是法国国内唯一的输血服务机构。法国政府除了定期给献血者颁发荣誉证书进行表彰外,还将无偿献血定义为“全民伟大的事业”,通过修改相关的行政法规等,推动人们参与无偿献血工作。每年法国都能够用300万单位本国采集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满足100万患者的治疗需求,成为实现了供血完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者的60个国家之一。

新加坡:颁发不同等级奖牌

    新加坡《器官移植法案》专门设置了“禁止器官与血液交易”一节,明确禁止血液及人体器官买卖,严格实行血液及器官无偿捐献原则。为了保障血液安全,公民献血前需要填一份详细的问卷,问卷涉及的内容包括健康、旅行及性爱史,问卷具有法律效力,一旦被发现填写的是虚假资料,可能面临被起诉判刑的后果。献血达到一定次数后,新加坡卫生科学局会寄发献血卡,次数达到25次及以上会收到不同等级的奖牌,男性达到200次,女性达到150次,可获得终身成就奖;献血25次的捐赠者则可获颁青铜奖。

马来西亚:献血者享有就医福利

    马来西亚对无偿献血者采取了一定的激励措施。依据其政策规定,献血者可以得到商场的打折卡,购物时可享受优惠,而且政府会为献血者提供免费的门诊和就医福利,如每次献血有三个月的免费门诊治疗等。为了确保血液安全,献血前,献血者要先进行身体检查,并将有关资料详细记录下来,献血之后,国家血库会对血液再次进行检验,确保血液质量,一旦发现捐献的血液有问题,立即通知献血者,从而使其尽早就医,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捷克:最高可获一级“金十字”勋章

    捷克规定,献血者在献血结束后享有不少于24小时的带薪休假权,可以报销车费,还会获赠一定量的营养品以及少量医疗、疗养类的代金券等,有的医院会为献血者提供啤酒和鲜花。此外,红十字每年为献血者举办隆重的表彰活动,根据献血者的献血次数,颁发不同奖章和勋章,并且通常这些表彰活动都会有各界知名人士甚至国家领导人参加,以此来增强献血者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表彰制度共分37级,对义务献血160次者,授予最高级别的一级“金十字”勋章。

 

来源:《健康报》 2018年8月6日

文字:刘长秋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史聪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硕士研究生|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