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征收高额关税的多为“中国制造2025”产业范围,美国挥起贸易大棒的目的昭然若揭

日期:2018/03/26|点击:315

 

北京时间323日凌晨,美国宣布对约600亿美元中国出口商品征收关税。自特朗普从2017年就职美国总统以来,在全球投资与贸易、气候变化与责任担当、国际政治与区域安全等领域,美国做了不少不得人心的事。那么,此次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能否如其所愿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可以通过中美国际贸易的实质、当前国际生产组织形式、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依托这三个方面予以分析。

美国发动“贸易战”,伤害的是全球经济振兴

根据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2016年中国对外海关出口货物总额统计中,美国以3853亿美元高居榜首(未包括香港转口的额度)。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16年中国以1158亿美元进口总额成为美国第三大伙伴。中美两国的贸易相互依赖程度之高可见一斑。此次美国对中国约600亿美元出口商品征收关税,中国商务部立即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必须指出的是,中国这个清单是针对前期“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而非是“对约600亿美元中国出口商品征收关税”反制,这既意味着中国“不怕不躲”的态度,也预示着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反制动作。

对中国发动贸易战进而伤害中国经济,似乎可以满足特朗普以及部分美国官员的心理,但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又能独善其身吗?

在全球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作为全球头号和二号经济体,美中两国经贸高度依存。根据比较优势互有所求,美国不可能在对华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之后,自身毫无损伤。美国信息技术创新基金会发布研究报告显示,如果特朗普政府对从中国进口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征收25%的关税,这将导致美国经济未来10年损失约3320亿美元。

在美国宣布对约600亿美元中国出口商品征收关税后,全球股市一片哀鸿,美国和亚洲股市都出现暴跌,可见美国发起“贸易战”伤害的不仅是美中两国贸易、两国经济,还包括全球经济的振兴。中国对美国出口农产品的反制,对于支持特朗普和共和党的中西部农业州农民,也将是沉重经济打击。

全球生产网络,世界经济已经实现发展互融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双重发展的进程中,受惠于市场经济规则的通行和“新经济”强势崛起,全球劳动分工层次和水平日益深化。企业灵活生产方式表现出新的发展特征,除强调专业化生产内部弹性发展外,更强调生产外包制的外部弹性发展。一个引人瞩目的特征就是在比较优势机制引导下,产品生产过程中包含的不同工序和区段,在跨国公司组织下被分布到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生产,通过空间分散化形成跨国或跨区域产品内分工体系,也即“全球生产网络”组织框架。

以电子信息产品中的笔记本电脑生产为例,已经形成全球布局生产、全球市场开拓的全球生产网络组织框架。系统开发、品牌营销与高端制造(如芯片研发与制造)多位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有独特资源包括高端研发能力和精密工程技术的“卓越技术中心”;价值链低端的一般部件制造、组装等转移到劳动力多而便宜的发展中国家,是能提供及时且成本较低生产服务的“成本节约中心”。但在这个生产组织框架之中,存在明显的权力不对称局面,美国微软和英特尔公司形成的“WINTEL”占据了价值链高端和权力顶峰,他们控制整个生产网络价值分配,而来自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代工企业依托劳动力、开放政策和廉价资源的优势进行加工和组装生产,处于价值链低端。

因此,在当前全球生产网络并逐步进入全球创新网络的背景下,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绝不仅仅是中国企业的行为,而是全球企业跨国“生产网络”组织的行为。美国贸易大棒的抡起伤害的也不仅仅是中国企业,还有全球企业包括美国企业,这也是美国发动贸易战引发中美两国企业界和商界纷纷反对的主要原因。

中国创新崛起,“贸易战”伤害不了中国高科技产业

从美国此次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的产品领域看,有医疗器械、高铁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农机装备、工业机器人、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以及航空设备,基本来自“中国制造2025”产业范围。根据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322日在美国参议院的发言,中国要运用科技、投入几千亿元以实现自主研制和应用“中国制造2025”计划发展的主要产业,到2025年基本上达到国际领先地位,这将对美国不利。由此可见,美国此次贸易战还针对了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目标是中国的科技强国战略。

322日《经济学人》杂志以《问鼎科技领域之战》为题指出:如今世界科技领域的格局,已经不是美国动脑、中国出力。近几年,中国研发费用持续增长,目前总额与美国相差无几。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从2011年起已成为专利申请第一大国,到2016年,中国企业申请的专利数量首次超过美、欧、日、韩的总和。当前市值加起来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的阿里巴巴、腾讯已经成功挤进科技领域所谓的全球“六人众”里;中国移动通讯终端企业传音控股在2017年超过韩国三星,以40%的市场占有率占据非洲市场;印度第三方支付电子商务公司Paytem,背后有阿里巴巴资金支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工智能科研人员最密集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的入网终端设备,是美国的三倍。中国8亿网民对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发展来说就是坐拥在数据宝库上,中国近几年在云技术上“爆炸式”的发展,也得益于此。

美国试图以“贸易战”来打击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在学术界和商业界都被认为是错误政策。20183月,伦敦大学经济学教授斯坦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特朗普政府以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来打击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企图很难实现。《经济学人》亦认为,中国政府将“企业”、“消费者”、“政策”三者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的科技战略治理,中国找到了“技术”、“市场”、“管理”之间的平衡点,这是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以美国退出TPP为标志,全球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逆全球化的发展阶段,但综合各种因素看,经济全球化还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人民日报曾发表文章指出,当前经济全球化有三个“没有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没有变;引领发展潮流的作用没有变;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作用没有变。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国的利益,当前需要讨论的应该是怎样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着更利于人类共同发展的方向演进。此次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战”显然不符合全球化发展的潮流,是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破坏。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中国正以推动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全球经济发展为己任。美国发动“贸易战”,把上世纪80年代的老办法搬到现在,对此,中国绝不会屈服于压力,在国家利益上妥协。而中国这样做也是有充足底气的,主要依赖于以下几方面:第一,中国未来会更加开放。“一带一路”将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市场;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出,要建设国际一流国内营商市场环境,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扩大电信、医疗、教育、养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对外开放,并承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第二,中国拥有最全的工业门类,经济发展更有弹性,而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和增长潜力,都保证了中国对贸易战损失的承受能力。第三,中国良好的政府管理、不断增长的科技创新投资及规模最大的科工专业毕业生,都保证了“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政策和计划的实现只是时间问题。

 

来源:上观新闻 2018326     

文字:李健|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