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就任后首次亚洲行,特朗普抵达日本发言时表示,美国将与盟国积极合作推进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积极构建以美国、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为首的区域“印度-太平洋”地区安全架构,“印太”取代亚太,成为美国抵御中国势力扩张的新重点
美国“印太”战略目标是从地缘政治和经济上对中国进行牵制。随着中国战略力量提升、战略活动范围扩大,美国希望能与印度合作,牵制中国军队在印度洋的活动。
“印太”概念将传统上彼此孤立的印度洋和太平洋在地缘政治意义上整合为统一的战略单元,加速了这两个独立水域在战略、安全与经济领域的整合,并涵盖了美国在内的太平洋东岸地区以及整个印度洋地区。
“印太”作为一个关键的地缘战略地带,美国积极发展与该战略弧线上战略位置突出的澳大利亚和印度之间的关系,以塑造新的地区安全架构,从而继续维护美国在全球秩序中的领导地位。
美国积极以“印-太”概念取代“亚太”地区,表明美国更加注重亚太地区,力图继续主导和掌控亚太地区政治、安全与经济发展的方向,防止新兴大国崛起偏离美国所期望的“轨道”而损害使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
“印太”转型的核心是美国极力回归亚洲,以应对印太地区地缘战略格局的新演变,并积极使之成为美国今后一段时期战略调整的重点地区。这也充分反映出了国力处在下降通道下的美国一种战略上的无奈之举,将亚太地区作为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地区表明了美国极力维护其在亚太地区战略利益的目的。美国积极推崇“印太”取代“亚太”,更多地强调“印-太”战略的地缘意义。将印太地区作为一个战略整体,在此基础上对其亚洲战略进行重新调整与布局,在强化与其盟国关系的同时,也积极加强与澳大利亚、印度等印太地区枢纽国家的政治与安全关系,主动拓展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不断扩大美国在该地区的政治与军事影响力,以推动“印-太”战略并积极塑造“印太”地区的未来秩序,从而继续维护和确保美国在该地区的国家利益,继续确保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主导地位。
美国将积极寻求加强与“印-太”地区的长期盟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和泰国的合作,并把印度纳入到了美国的“印太”战略中,强化战略伙伴关系。继续深化双方在作战互通性、防务能力等方面的融合,并极力使这些中国周边地区国家形成抗衡中国崛起的对冲力量。
作为美国在“印太”地区最紧密的盟国日本积极呼应美国的“印太”战略转型,从而使“印太”从概念逐步落实为“具体的行动”:安倍主动加强了与其他“印太”国家的战略互动,如主动邀请印度总理访日,日印双方达成了加强双边海洋安全合作乃至将定期举行海上联合军演的协议。安倍还遍访了东南亚国家,以共同进一步针对中国。
特朗普积极塑造“印太”战略格局既是对全球地缘政治变化的反应,又体现了美国全球战略的延伸,充分反映了美国全球战略的新需求,表明美国急需将其全球战略的中心转回到亚太地区。“印太”内涵转型反映了本地区一些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发展新动向和新需求的趋势,标志着美国关注印度洋不断上升的重要战略地位,“印太”战略转型的目的在于将印度洋与西太平洋地区在战略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继续维护美国从太平洋到印度洋的政治事务与安全事务的主导权,对新兴大国崛起形成长期的战略牵制。
在今后一个时期,“印太”地区将成为全球新的“战略重心”,并成为具有全球战略意义的区域。它反映了美国积极加强并拓展其在印太地区的联盟与伙伴关系网络的战略部署。美国既要加强传统的盟友关系,也要拓展重要的战略伙伴关系,以适应印太地区面临的新挑战。为此,在美国积极发展与日本和澳大利亚的传统战略关系的同时,美国又主动拉拢印度,并联合世界上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但撇开中国,遏制中国崛起成为“印太”转型的一种新型战略联合。
“印太”战略符合印度的战略需要。美、印两国要联手推动实现印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尤其要加强区域国家的安全能力建设;利用美印经济的比较优势,促进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尤其是南亚地区的互联互通与经济增长;美国积极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印太”国家构建“印太再平衡”的同盟安全架构。
美国“印太”战略,就是希望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区域之间搭建一个长期的战略弧,以制约中国为出发点,实现在经济、政治、气候,军事等领域里的两洋联动,可以看成是奥巴马“重返亚太”战略的一种延伸。
尽管特朗普不再使用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字眼,退出TPP。但是,特朗普的亚洲政策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更加深化。只不过目前美国 “印太”战略的内涵仍在发展中,尚未成型。特朗普的“印太”战略核心就是要继续维持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防范中国在经济上支配该地区成为特朗普“印太”战略的潜在目标。从特朗普目前动向来分析,美国在亚太或印太地区不大可能大包大揽,但也不会对任何违反“印太梦想”的行为坐视不理。美式行为准则成为特朗普“印太战略"的核心原则。美国仍是影响亚太地区安全的最大因素。
为此,美国更重视印度洋,积极调整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军事部署,重塑联盟与伙伴关系,应对中国的崛起。特朗普上台以来,积极强化盟国合作,加强美日、美韩、美澳等安全关系,美国战略意图逐渐清晰,由盟国在前面与中国发生冲突,美国在后面指挥,避免与中国发生海上冲突,确保印度洋-太平洋的海上安全。而且,美国从更广泛的“印太”视角重新界定印度的战略利益,加强美印防务关系,利用印度牵制中国。
“印太”地缘政治概念突出海洋安全和大国的海上竞争,凸显印度洋和印度的重要性,印度将成为印度洋与太平洋走向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美国需要明确和重新界定印度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利益诉求,并制定相关政策。
美国拉拢印度的战略目的:就是通过强化与印度的战略合作关系,将印度纳入美国的战略体系,以维护美国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优势地位。近年来,美国政府多名高官提出了建设“印太经济走廊”(建立以印度为核心的南亚至东南亚互联互通网络,推进相关国家的贸易自由化,促进地区经济融合)构想,以对冲中国的“一带一路”,抵消中国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巩固在整个“印太”地区的战略部署。
“印太”战略将使亚太地区地缘政治格局发生重大转折,恶化甚至毒化中国周边地区环境,无疑增加了该地区安全的不确定性,并将导致亚太地区安全化格局更趋复杂化。
但是,美国提出的“印太”战略能否有效推行仍存在不少未知数。直到今天,“印太”还只是一个概念,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战略体系。而且,“印太”战略最大的问题在于,它不能像“亚太再平衡”战略得到奥巴马那样获得特朗普的全力支持。经贸和朝核问题是特朗普更注重的问题,要成功解决这两个问题,都离不开中国的合作,因此特朗普不可能完全推动牵制中国的战略。而且,特朗普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后,印太的经济支柱已变得虚幻。
在“印太”语境下,减少中国在“印太”地区战略格局形成中的政治、经济与安全的影响力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主要目标,中国的地区影响力被人为淡化与弱化,甚至被边缘化。同时,密切关注中国日益频繁的海洋活动,部分国家筹谋组建遏制中国海洋活动的双边或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等。
(作者是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中国评论通讯社》 2017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