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胡志勇:砥砺奋进积极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日期:2017/10/16|点击:42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重大战略,建设海洋强国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来,在新一届领导人带领下,中国积极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有利于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与海洋安全,更有助于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年来,中国在“海洋强国”指引下,砥砺奋进,海洋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海洋新兴产业成为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2016年底为主,中国研发制造的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累计发电17万度,中国在装机规模、年发电量、稳定性和可靠性等诸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亚洲首个、世界第三个实现兆瓦级潮流能并网发电的国家。 

2017年初,中国科学家成功自主研发的“海浪发电机”--鹰式波浪能发电技术和整套装备设计,不仅获得中国、美国、澳大利亚三国发明专利授权,还获得法国船级社的认证,标志着这一技术具备了产业化和走向国际市场的技术条件。 

而且,在海水淡化方面,中国屡屡获得成功。五年间,在海南、河北、山东、辽宁、江苏甚至新疆,一个个海水或苦咸水淡化项目陆续建成,极大地造福了当地百姓。

海洋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加强。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海洋污染治理措施中国在海洋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积极推进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建设,加快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逐步扩大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实施范围。沿海地区海洋生态修复不断推进,取得显着成效。而且,海洋渔业生态保护成效显着,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得到全面彰显。 

为进一步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部两次调整完善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统一并延长了休渔时间,使海洋渔业资源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

海洋科学考察不断取得新成果。

20135月,“潜龙一号”无人无缆潜水器4000米海试成功;201310月,“海龙二号”无人有缆潜水器助力“大洋一号”船南海海试成功;20161月,“潜龙二号”水下机器人成功首潜。5年来,这些由我国自主研发集成的深海潜水器,与“蛟龙号”一起组成“三龙”装备体系,正式投入业务化应用,成为我国深海高新技术发展的标志和里程碑。由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中国快速进入了世界“深潜俱乐部”。 

借助这些探海利器,“十二五”期间我国组织开展了18个航次约2700天的大洋科学考察活动,以“三龙”为代表的技术装备全面进入业务化应用阶段,不仅助力中国深海科学研究走向国际前沿,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国际海域的话语权。 

而且,几年来,中国不断加强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中国对南极事务的参与度不断加深。目前,中国已经加入了几乎所有与南极相关的国际公约和国际机构。中国积极参与南极事业成为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象征,有助于中国在全球海洋事务中树立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 中国海洋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稳定、 重点海洋产业发展平稳,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转型升级加速。特别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转型迈向深水、高端化,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迅猛,并成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旅游业快速增长,并成为带动海洋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积极发展和深化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 

但是,目前中国海洋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部分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缺乏核心技术支撑,新兴技术产业转化率较低,新兴产业或业态发展的新动力和培育机制尚未成型;重化工密集布局滨海地区,加剧了海洋资源环境压力和安全隐患。

必须加强海洋经济宏观指导与调控,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打造一批示范市、示范县和示范园区,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的有效融合,促进海洋产业集聚发展。提升海洋产业创新驱动能力。加强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提升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能力,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海洋强国建设夯实基础。 

因此,全国应积极促进海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扶持海岛旅游产业,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海洋经济领域对外合作项目,深入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断深化海水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促进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化。推动海洋新兴产业逐步成为先导性产业,促进海洋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绿色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加快海洋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市场需求等产业价值链的协调联动,发挥创新要素向区域特色产业聚集的优势。加快科技成果孵化和产业化,培育一批海洋创新型企业。建立健全海洋产权交易与保护机制。进一步加大金融对海洋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积极推动海洋中小企业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效对接,夯实全面推进“海洋强国”战略根基。

(作者是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中国评论通讯社》 20171015

 

文字:胡志勇|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