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主席习近平见证下,国家发改委、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代表在香港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
按照协议,粤港澳三地将在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下,完善创新合作机制,促进互利共赢合作关系,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功能、推动专业服务和创新及科技事业发展、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包括香港及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和肇庆九市。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是中国唯一具有现实基础和发展潜力,可以对标国际性湾区,打造成比肩五大湖区、伦敦、东京这种世界级城市群的新型发展极。
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大湾区发展规划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构建新型互利合作的大湾区的目标主要包括:
在“一国两制”优势基础上,构建新型互利合作的大湾区。充分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深化与内地的合作,互补协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产业与优势领域,从而形成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规模,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在构建新型互利合作的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上,推动区域经济进一步融合发展,形成合理分工的产业链,推动产业的特色化、多元化。目前,珠三角制造业比较发达,处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而香港、深圳等部分城市已出现创新型经济特征。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一方面要建立统一的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简化行政审批,便捷商事登记,努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另一方面,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巩固传统市场,深化区域合作,开拓新兴市场,进一步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制造品牌化。并且,要将推进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学习和借鉴国际高端制造业核心技术及先进经验,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跨国企业,以此来提升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也应成为中国下一步改革的试验田和中国新一轮发展中体制创新、区域整合的试验田。
(作者: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2017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