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有大国的责任,中国和周边各国关系要朝着有利于地区安全、有利于这些国家发展的方向走,最终达到合作共赢,真正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
2017年3月23日,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国庆日阅兵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经过主席台时,90人组成的受阅方队用乌尔都语高呼:“中巴友谊万岁!”
这是中国军队首次亮相巴基斯坦阅兵式。
3月19日到25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常万全赴斯里兰卡、尼泊尔访问,他也是15年来首位访问尼泊尔的中国国防部长。
3月23日,尼泊尔总理在与常万全部长会见后,普拉昌达当日即赴中国--在即将结束9个月的总理任期之际,他首次访华。
一年前,同样是在万物生长的3月,时任尼泊尔总理奥利访华,不少印度媒
体高度关注。
“印度总认为南亚是自己的后院,把南亚其他国家当作附属国、保护国。”
中-南亚安全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胡志勇说。
“毫无疑问,南亚在中国外交格局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我们不支持地区霸权,但尊重印度的地区影响力,不能陷入和印度的零和博弈。中国要增加和印度在战略和政治上的互信,通过战略对话等机制,在涉及双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理解和尊重,在南亚也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印度研究所名誉所长孙士海说。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所长胡仕胜认为,正是因为有了军事合作这强有力的后盾,国家利益走出去才有自信。
扩大朋友圈
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尔,身处内陆,远离出海口,三面被印度环绕,北面与中国接壤,此外再无邻国。
发展对外关系时,尼泊尔不得不顾及印度。胡志勇指出,“表面上看中尼关系是两国的事,实际上也折射出中印关系。”
1955年,中国与尼泊尔建交后,派往尼泊尔的大使仍由驻印大使兼任,在尼未设中国大使馆,可见当时“印度因素”占中尼关系的比重。
军事合作,是闪亮着中尼军事外交之光的一卷手信。
2017年1月,一支由05式轮式装甲车组成的车队,全白色装甲车身覆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英文标记,衔尾相随开向加德满都。2月25日,在加德满都举办的尼泊尔建军节阅兵式上,展示了中国最近赠送的装甲车等。
“因为中尼军事交往,印度会不会再次封锁尼泊尔?”胡志勇提出一个疑问。
至今,印度对尼泊尔进行过三回边境封锁,试图通过禁运迫使尼改变国内政策。2015年9月,因为不满新宪法行政划界,印度裔马德西人爆发冲突,印度因而对尼泊尔实施了4个半月的非正式禁运,禁运石油、天然气能源,导致尼泊尔爆发燃油危机,乃至于南航、东航先后取消飞往加德满都的航班,因为尼泊尔机场无法为国际航班提供燃油。
“印度试图事事管控尼泊尔,逼加德满都就范。在尼急需帮助重建震后家园时,印度却加以制裁,这令许多尼泊尔人见识到印度仗势欺人的做派。”尼泊尔《共和报》在印度结束对尼封锁后发文称。据胡仕胜观察,这次封锁让尼泊尔人认识到不能完全受制于印度,得给国家增加生存选项。
“中国现在的战略与10年前最大的不同是,以前北京往往只与国王打交道,”印度《dailyo》评论道,“而现在中国人与所有政党和领袖——甚至小角色——打交道。”
中国和印度正在建立周边问题上的合作意识。“三边比双边安全合作更容易消除误解,双边安全合作总会让第三国感到意有所指。”胡仕胜指出,中、印、尼完全可以在军事领域展开合作,尤其是在面对共同的非传统威胁上。
务实对外合作
“中国军队的参与是‘历史性事件’。”3月23日,巴基斯坦总统在阅兵式上说,参阅的还有土耳其和沙特军队。
2015年,巴基斯坦曾派遣83人方队来华参加“9·3”大阅兵,“巴先迈出第一步,中国早应对等参加阅兵。”胡仕胜认为。
“中巴军事外交覆盖全面,各方面基本全了。”胡仕胜指出,反恐是其中的突出成果,2014年以来,中巴联合反恐的紧密程度一直在上升,“不单是简单的军演,甚至到两军联合边境作战的层次”。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军队参加巴阅兵,显示出中国对中巴经济走廊安全的重视。瓜达尔港是该走廊的南端起点,胡志勇指出,瓜达尔港所在的俾路支省恐怖主义活动猖獗,“中巴军事外交要协调两军反恐的一致性。当然,我们不希望依靠军队,而是希望各国积极对接。”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要照顾到巴基斯坦国内各方面利益。不仅需要获得中央政府的支持,也要尊重相关地方政府和民众的利益诉求。不照顾到地方利益,沿线安全就难以保证。”孙士海说,“中巴军事合作有利于南亚地区的发展以及和平稳定。我们要全方位和南亚各国发展军事合作关系。”
和巴基斯坦、尼泊尔相似,斯里兰卡的阅兵场成了中斯军事外交的成果展。
2017年3月4日,斯里兰卡庆祝空军成立66周年,阅兵式上,大量中国产战机亮相。斯里兰卡曾是中国运-8、运12的首个海外用户。
“军事是战略互信的晴雨表。政治先行,军事跟进,但有时在战乱地区会军事先行,并最终带动政治关系的跃升。”胡仕胜说,中斯关系正是如此。
“与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一定要有建立利益共同体的态度,让这些国家切实感受到中国是来互利共赢的。随着中国在印度洋和斯里兰卡的经济和战略利益越来越多,中国应当推进与所有印度洋沿岸国家更多的军事合作,并通过各种合作机制实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保证中国在环印度洋地区拥有一个安全的环境。”孙士海说。
和平合作共赢
在过去半年,中国军事外交在多个空白领域实现从无到有,为未来留下更多想象空间。
在尼泊尔,中国军事外交正一步一个脚印,填补着历史的空白,越来越多的第一次被突破。2015年“4·25”尼泊尔地震后,中国武警交通部队应邀首次入境,对中尼公路开展疏通作业。
“尼泊尔将首次与中国举行联合军演。”3月30日,有记者向国防部发言人吴谦提问:“为什么原定于2月的中尼联合军事演习没有如期举行?常部长访问期间,双方没有敲定军演具体时间,这是否意味着中尼军事交流遇到了障碍?”
吴谦答道:“中尼两军计划于今年上半年举行两国陆军反恐联合训练,双方正就有关事宜进行协商。”
“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在胡志勇看来,中尼首次军演还只是起步阶段,“但机制建立起来以后,有助于日后中尼军演常态化”。
“我们要坚定地与尼泊尔发展各种互利合作关系,但同时更要与印度建立政治、军事互信。”孙士海说。
2016年8月,阿富汗、中国、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国军队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建立四国军队反恐合作协调机制,这是中国首次与周边国家成立军队间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在这个阿、中、巴、塔四国边防联巡机制中,塔、阿是最薄弱环节,塔、阿政府缺乏有效的边境管控能力。这是继湄公河联合执法以来,另一个联合执法的实践。”胡仕胜分析道。
2016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孟加拉国,这是30年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该国,中国成为孟加拉国第一个战略合作伙伴。胡仕胜建议,中国也可以与孟加拉国在孟加拉湾展开军演;如果印度、缅甸感兴趣,也可以搞三边、四边海上安全合作与军演。“多边合作有利于增加互信,免得引起互相猜疑。”孙士海说。
“中国希望印度洋地区和平稳定。中国需要和印度、美国等国建立联合巡逻等合作机制,避免冲突,增加互信,共同致力于在亚太和环印度洋地区建立开放、透明、平等、包容的安全与合作架构。”胡志勇说。
3月30日,有记者就解放军参加巴基斯坦阅兵向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提问,“考虑到印巴紧张的军事关系,如何理解中方这种做法为地区的和平稳定带来推动作用呢?”
吴谦答:“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军队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开展常态化护航行动,与巴基斯坦等国海军开展反海盗联合演练,与印度等独立护航国家加强护航班期协调。针对地区反恐形势,中国军队分别与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军队多次举行包含反恐科目的联合训练。”
“中国军事外交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原则,既拓展合作,又管控分歧。”孙士海说,“大国有大国的责任,中国和周边各国关系要朝着有利于地区安全、有利于这些国家发展的方向走,最终达到合作共赢,真正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
来源:《南方周末》 2017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