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立场观察世界,用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读懂世界,这个时代,每个人的责任。
第二届“读懂世界”上海论坛(2017)由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指导,上海市改革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上海东方青年学社主办,文汇讲堂、社会科学报、《探索与争鸣》为媒体支持。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上海市改革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文汇讲堂95、102、106期嘉宾)
今天我想换个视角探讨这个问题,最近世界的走向究竟是不是逆全球化了?如果是的话中美关系在此大背景下会发生什么变化?
逆全球化与全球化: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来理解
如果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来看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则是因为出现了全球的生产力和全球生产关系的矛盾。
全球生产力发展产生全球化,与生产关系不匹配则逆全球化
首先以此理解全球化。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所有的计划经济的国家以及跟随苏联集团的发展中国家都走向了市场经济,世界第一次有了全球的市场,由于这一点,全球的市场要素包括资本、技术、人力的大流动,再加上最新的要素全球的网络和信息的流动,这几个要素加在一起形成了最近30年的全球化的高潮。所以说,全球化实际上是全球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包含了全球市场的空前扩张。
而所谓逆全球化,它是全球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远远落后于全球生产力大突破的结果。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出现全球的国际体系、全球治理和各种要素的协调平衡的发展,所以全球化生产力的潮流造成了全球一系列极不平衡的现象而得不到纠正。
西方目前无力重构全球生产关系,逆全球化暂不会消失
全球生产力和全球生产关系的不协调突出表现在哪里?主要在发达国家之中,所以这次逆全球化首先是在发达国家产生,由发达国家带领,先是英美两个国家,现在欧洲也跟上来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原先在全球化中处于前沿,但因为全球流动首先是从发达的经济体向发展中流出的,导致其空心化、杠杆化、虚拟化,所以之前越是在前沿的,现在矛盾越是突出。全球财富的转移造成了新的财富分配和权利转移,其结果是,原来发达国家中两个核心的资本主义稳定支柱出现了危机,一个是中产阶级的稳定性,一个是社会保障体系。如果要重新巩固这两根支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重新调整财富分配,但是西方现在做不到。所以全球生产关系的滞后,全球上层建筑的滞后在发达国家里面首先暴露出来。
以此来看,全球治理是一个全球生产关系和全球上层建筑要重新构建的历史任务。但这个历史任务太大,太遥远了,所以逆全球化现象不会在短期内消失,英国退欧、特朗普现象以及一系列“黑天鹅”只是刚刚开始,因为后面的矛盾没有解决,病根没有消除。
跳出过去的国际关系理论看中美关系
用这个视角来谈中美关系可以得出新的结论,而不是简单地用中美关系来说中美关系。
从1980年代到金融危机前,中美经济利益超越其他
中国1980年代以来的发展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产生,在30年的过程中随着全球化的生产力的全球重新布局,中国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这也使得中国和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共同的经济利益,并且超越了战略分歧、地缘政治、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对抗。
但是这个变化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有了大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后西方经济的下滑和中国经济迅猛上升到第二位,使美国感觉到全球化不再有利于美国,而更有利于中国,换言之中国是更大的受益者,美国是受损者。这是中美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核心。
退回旧有政策,美国霸权已不能适应新的全球发展
所以特朗普的政策特点就是要把全球化中中国获利部分拿回去,他只是把对美国造成的损害的问题都集中起来,但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因此就出现第二个问题——美国所采取的所有政策不是向着解决全球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矛盾方向而走,而是向着用更旧的落后的早期的美国政策来找出路,向更不全球化、更逆全球化的方向走,以为倒退回去就可以解决美国在全球化中利益受损的问题,所以出现了特朗普利用民粹主义的方法来上台,推出了一系列民族主义、种族主义、排外主义、保护主义等等政策。这些政策能不能解决全球化中的大范围的宏观的矛盾?绝对不可能,所以实际上美国在全球化生产过程中生产关系一方面代表更加落后美国旧的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对美国来说是其霸权走向衰落的转折点。一个霸权不能维持的基本原因是不能适应新的全球发展,它领导不了。
习特会,期待谈出中美全球治理新合作
最后,中美能不能找到最好更新的出路?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关系来看,中国有可能走在美国的前面。因为我们在推动全球治理,我们在推动全球财富更加合理的分配,我们希望有一个好的全球平衡的结构。
4月7日,习主席要会见特朗普总统,他们会谈很多问题。其实我们的理念和战略思路比特朗普先进,可以说我们是站在制高点上,站在战略的主动权上。所以下面几方面的合作可以为未来的中美关系找到出路。
其一,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和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找到共同点。全球需要基础设施的全面的革命性的改造,美国也需要,双方可以找到共同点。
其二,在亚太的区域合作新机制上找到共同利益。美国放弃了TPP,但不等于TPP将来就不存在,它还会有。比较稳定的RCEP和比较高规格的TPP最后应该要结合在一起。
其三,中国和美国技术的融合。中国现在已经开始产生新的技术,美国很多技术如果找不到中国市场是没有出路的,所以中美的研发系统将越来越多融合。
其四,在全球治理中,中国会越来越多地成为倡议的提出者。美国现在很矛盾,因为它自身的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但如果跟着中国走变成第二了,不跟着中国走就是落后。但是中美两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美国要再伟大,中国要中华复兴,所以特朗普与习主席的会晤会有积极成果。
(演讲者为上海社科院副院长、上海市改革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
来源:文汇讲堂 2017年4月1日 读懂世界论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