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及其需要提炼的标识性概念,也许就类似于“根茎”理论这样既来自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又在理论上简洁明了的表达。“地瓜”比喻是一个有益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专门说明,有人用“地瓜”根茎生长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浙江改革开放的实践:“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为的是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但它的块茎始终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扩张最终为的是块茎能够长得粗壮硕大。” 2016年11月在秘鲁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习总书记再次用地瓜的根茎比喻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西方左翼思想家德勒兹也有“根茎”理论描述差异哲学。这种来自实践的标识性概念的提炼,是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中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思维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笔者认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及其需要提炼的标识性概念,也许就类似于“根茎”理论这样既来自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又在理论上简洁明了的表达。“地瓜”比喻是一个有益启示。
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鲜活生动的实践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类似于“地瓜”比喻的丰富素材,关键看我们是否能提炼出有利于建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标识性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国际社会能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表达,学术话语回应现实生活,这是当前理论工作者特别需要的一种转换功夫。
文化产品也要讲票房价值,“每一个剧场座位上都要有观众”。占领阵地固然重要,但是占领市场也不可或缺,话语最根本的就在于它的影响力。
——各项改革中既要大胆设想,“吃第一只螃蟹”,又要小心求证,讲求策略,注意方法,水到渠成;GDP快速增长是政绩,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是政绩,“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要结合;“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凡此种种,我们可否用“合理辩证法”这样带有标识性的概念加以提炼?
——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抓落实的领导责任。一个手掌,摊开来是十个指头,收拢则是一个拳头。“一把手”就要充分调动每个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展其才,从而使这个领导集体攥紧拳头,打出“团结”牌,形成整体合力。改革开放的任务要求领导干部学会弹钢琴,决策不能全凭“自上而下”,政策更不能“一刀切”。这些领导艺术,我们可否用“统筹战略”这个标识性概念加以提升?
来自改革开放实践的理论总结及其标识性概念的提炼,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理论工作者的使命和份内之事。当然,标识性概念的提炼和随之而来的具体表述、论证,不能自说自话,落后于学术前沿,更非原有理论的重复“消费”。
回到“地瓜”比喻和“根茎”理论,作为一个标识性的概念,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理解它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华民族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的内在关系;根茎的生成和意义与当代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的关系。再进一步,需要深入把握传统存在论的思维方式与当代实践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根茎”理论与利益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关联等。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德勒兹提出的以“根茎”为基础的差异哲学,我们也不能一味照搬,需要剔除其中可能存在的乌托邦式想象以及对中国文化结构和社会组织方式的误读。此外,还需要思考“根茎”概念可否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作为实践思维方式的一种理论表达,又如何与科学历史观、人民主体论、文化价值观等实现有机统一。所有这些问题都弄清楚了,还需要进行充分的理论抽象和逻辑演绎,同时形成为学术共同体所认可的评价系统。
由此可见,建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理论创新过程。但是,身处这样一个大时代,我们需要去做这样的尝试,让中国话语展现出真正的力量。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
来源:上观新闻 2017年4月1日